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4-21页 |
·试验研究 | 第17-18页 |
·新材料与结构改进等研究 | 第18-20页 |
·公路隧道二衬裂缝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 第20-21页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 | 第22-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采用的关键技术和主要创新 | 第24-26页 |
第2章 公路隧道衬砌裂缝成因与现状调查 | 第26-40页 |
·公路隧道衬砌裂缝成因分析 | 第26-30页 |
·衬砌外力作用 | 第26-27页 |
·衬砌材质的劣化 | 第27-28页 |
·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 第28-29页 |
·结构设计因素 | 第29-30页 |
·水文地质因素 | 第30页 |
·公路隧道调查情况及分析 | 第30-38页 |
·二衬裂缝调查情况 | 第31-34页 |
·杭州地区隧道衬砌裂缝特点 | 第34-37页 |
·二衬裂缝调查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隧道衬砌结构裂缝机理的理论分析 | 第40-60页 |
·隧道衬砌裂缝研究理论简介 | 第40-41页 |
·线弹性模型 | 第41-42页 |
·混凝土材料的弹塑性损伤模型 | 第42-51页 |
·接触单元 | 第51-52页 |
·断裂力学基本理论 | 第52-58页 |
·断裂力学基本理论 | 第52-53页 |
·应力强度因子的确定 | 第53-57页 |
·复合荷载作用下线弹性断裂力学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在建隧道二衬施工过程现场监测研究 | 第60-87页 |
·前言 | 第60-64页 |
·依托工程概况 | 第64-65页 |
·现场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 第65-67页 |
·现场监测试验主要内容与技术方法 | 第67-72页 |
·主要传感器工作原理 | 第67页 |
·围岩压力与衬砌间接触压力量测 | 第67-69页 |
·二次衬砌结构应力量测 | 第69-70页 |
·围岩位移量测 | 第70-71页 |
·衬砌质量检测 | 第71-72页 |
·监测项目的选择 | 第72-75页 |
·监测点位布置的原则 | 第72页 |
·监测点的布置 | 第72-75页 |
·现场量测成果分析 | 第75-85页 |
·围岩压力与衬砌间接触压力分析 | 第75-81页 |
·二次衬砌结构应力分析 | 第81-83页 |
·围岩位移分析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5章 隧道衬砌材料性能改善室内试验研究 | 第87-116页 |
·室内试验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87-89页 |
·膨胀剂混凝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 第89-90页 |
·膨胀剂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 第90-93页 |
·隧道二次衬砌膨胀剂混凝土室内试验内容与技术方法 | 第93页 |
·膨胀剂混凝土混合料材料组成 | 第93-95页 |
·水泥 | 第93页 |
·集料 | 第93-94页 |
·膨胀剂 | 第94页 |
·水 | 第94页 |
·外加剂 | 第94-95页 |
·膨胀剂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 第95-100页 |
·试验方法 | 第96-99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99-100页 |
·膨胀剂混凝土劈拉强度试验 | 第100-103页 |
·试验方法 | 第100-102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02-103页 |
·膨胀剂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 | 第103-107页 |
·试验方法 | 第103-105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05-107页 |
·膨胀剂混凝土干缩试验 | 第107-110页 |
·试验方法 | 第107-109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09-110页 |
·膨胀剂混凝土抗裂试验 | 第110-114页 |
·试验方法 | 第111-112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12-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第6章 隧道二次衬砌数值模拟研究 | 第116-174页 |
·概述 | 第116-117页 |
·隧道二衬数值分析模型建立 | 第117-123页 |
·荷载和变温对隧道结构影响分析——荷载对称分布 | 第123-137页 |
·荷载作用 | 第123-127页 |
·围岩荷载、混凝土附加温度应力祸合作用分析 | 第127-136页 |
·围岩荷载与衬砌混凝土失水收缩祸合作用分析 | 第136-137页 |
·偏载条件下围岩荷载、混凝土附加温度应力祸合作用分析 | 第137-146页 |
·已开裂二次衬砌分析 | 第146-157页 |
·初始裂纹存在于拱顶 | 第147-150页 |
·初始裂纹位于拱顶靠近右侧 | 第150-154页 |
·二次衬砌开裂后考虑加筋作用研究 | 第154-157页 |
·二次衬砌开裂过程分析 | 第157-167页 |
·偏载作用下衬砌无初始裂纹 | 第158-162页 |
·偏载作用下二次衬砌含初始裂纹 | 第162-167页 |
·隧道断面形状对受力影响分析 | 第16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172-174页 |
第7章 隧道二衬裂缝防治技术研究 | 第174-184页 |
·概述 | 第174页 |
·隧道二次衬砌裂缝预防措施 | 第174-176页 |
·隧道二次衬砌裂缝治理措施 | 第176-182页 |
·二衬裂缝传统治理方法 | 第176-180页 |
·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治理二衬裂缝 | 第180-182页 |
·隧道二衬裂缝防治技术建议 | 第182-183页 |
·本章小结 | 第183-184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84-186页 |
·结论 | 第184页 |
·展望 | 第184-186页 |
参考文献 | 第186-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