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内容与方法 | 第12-15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2 病例来源及收集方法 | 第12-13页 |
·诊断标准 | 第12页 |
·辨证标准 | 第12页 |
·受试者纳入标准 | 第12-13页 |
·受试者排除标准 | 第13页 |
3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13-14页 |
·实验方法 | 第13页 |
·EmAb 的检测 | 第13页 |
·AoAb 的检测 | 第13-14页 |
4 统计分析 | 第14页 |
5 实验流程 | 第14-15页 |
结果 | 第15-19页 |
1 EmAb 与月经过少的相关性分析 | 第15页 |
2 AoAb 与月经过少的相关性分析 | 第15页 |
3 EmAb 在中医不同证型中的分布差异 | 第15-16页 |
4 AoAb 在中医不同证型中的分布差异 | 第16页 |
5 EmAb 在不同年龄组的分布 | 第16-17页 |
6 AoAb 在不同年龄组的分布 | 第17页 |
7 EmAb、AoAb 检测的相关性分析 | 第17-18页 |
8 EmAb、AoAb 的联合分析 | 第18-19页 |
讨论 | 第19-32页 |
1 月经过少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2 EmAb、AoAb 的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3 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与月经过少的关系 | 第27-29页 |
4 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与中医不同证型的关系 | 第29-31页 |
5 本研究的创新与展望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综述 月经过少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第38-43页 |
附录 | 第43-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45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