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调节说”视野下的罗斯福“新政”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1章 研究起点:“国家调节说”介评 | 第11-15页 |
·“国家调节说”的产生 | 第11-12页 |
·社会经济背景分析 | 第11-12页 |
·法律背景分析 | 第12页 |
·“国家调节说”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国家调节说”影响及意义 | 第14-15页 |
第2章 罗斯福“新政”时的主要经济立法 | 第15-24页 |
·立法背景 | 第15页 |
·“新政”时期经济立法内容 | 第15-21页 |
·整顿银行和金融业法律 | 第16-18页 |
·农业调整法 | 第18-19页 |
·复兴工业法 | 第19-20页 |
·社会救济法和公共工程法 | 第20-21页 |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法的影响 | 第21-24页 |
·“新政”实施以前美国经济法体系缺乏完备性 | 第21-22页 |
·“新政”完善了美国经济法体系 | 第22-24页 |
第3章 罗斯福“新政”与经济法的契合性 | 第24-29页 |
·“新政”产生背景与经济法产生背景的契合性 | 第24-25页 |
·“新政”本质与经济法本质的契合性 | 第25-26页 |
·“新政”价值取向与经济法价值取向的契合性 | 第26-28页 |
·“新政”功能与经济法功能的契合性 | 第28-29页 |
第4章 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经济法的启示 | 第29-37页 |
·对我国经济法学研究的启示 | 第29-33页 |
·我国经济法学研究的主要特色 | 第29-30页 |
·反思及对策 | 第30-33页 |
·对我国经济立法的启示 | 第33-37页 |
·对我国金融立法的启示 | 第34-35页 |
·调整农业政策对我国农业政策立法的启示 | 第35-36页 |
·复兴工业对我国反垄断立法的启示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