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11页 |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1-14页 |
| 前言 | 第14-18页 |
| 文献综述 | 第18-45页 |
| 1 DNA | 第18-21页 |
| ·DNA 的分子结构 | 第18-19页 |
| ·DNA 的体内复制和体外合成 | 第19-20页 |
| ·细胞对胞外DNA 的结合与摄入 | 第20-21页 |
| ·细胞内识别DNA 的受体 | 第21页 |
| 2 免疫刺激性ODN | 第21-30页 |
| ·CpG 基序的发现 | 第22-25页 |
| ·CpG ODN 的作用机理 | 第25-27页 |
| ·CpG ODN 的应用 | 第27-30页 |
| 3 免疫抑制性ODN | 第30-37页 |
| ·抑制性ODN 的发现 | 第30-31页 |
| ·抑制性ODN 的来源和序列特点 | 第31-32页 |
| ·抑制性ODN 的作用机理 | 第32-34页 |
| ·抑制性ODN 的分类 | 第34页 |
| ·抑制性ODN 的应用 | 第34-37页 |
| 4 微卫星DNA | 第37-40页 |
| ·微卫星DNA 概述 | 第37-38页 |
| ·微卫星DNA 的长度多态性 | 第38-39页 |
| ·微卫星DNA 的生物学功能 | 第39-40页 |
| 5 Toll 样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 第40-45页 |
| ·固有免疫与获得性免疫 | 第40页 |
| ·Toll 样受体家族 | 第40-43页 |
| ·TLR 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 第43-4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5-53页 |
| 1 主要材料 | 第45-47页 |
| ·ODN 的合成 | 第45-46页 |
| ·细胞和细胞株 | 第46页 |
| ·实验动物 | 第46页 |
| ·病毒 | 第46页 |
| ·试剂 | 第46-47页 |
| 2 主要方法 | 第47-53页 |
| ·人PBMC 的分离及培养 | 第47页 |
| ·小鼠脾细胞的分离及培养 | 第47-48页 |
| ·~3H-TdR 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 | 第48页 |
| ·PI 染色法检测人PBMC 细胞周期 | 第48-49页 |
| ·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 第49页 |
| ·病毒的培养和灭活 | 第49页 |
| ·VSV 病毒保护实验 | 第49-50页 |
| ·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水平的测定 | 第50-51页 |
| ·检测细胞对ODN 的结合与摄入情况 | 第51页 |
| ·结合MS ODN 的淋巴细胞型别分析 | 第51-52页 |
| ·共聚焦显微摄影 | 第52页 |
| ·统计分析 | 第52-53页 |
| 实验结果 | 第53-104页 |
| 1 抑制性ODN 的初步筛选 | 第53-69页 |
| ·抑制性ODN 筛选平台的建立 | 第53-55页 |
| ·第一批抑制性ODN 的设计和筛选 | 第55-57页 |
| ·第二批抑制性ODN 的设计和筛选 | 第57-59页 |
| ·第三批抑制性ODN 的设计和筛选 | 第59-61页 |
| ·抑制性ODN 筛选平台的优化 | 第61-63页 |
| ·SAT05f 对人PBMC 细胞周期和形态学的影响 | 第63-65页 |
| ·VSV 病毒保护实验方法的建立 | 第65-67页 |
| ·SAT05f 抑制CpG ODN 诱导的抗病毒活性 | 第67-69页 |
| 2 模拟人微卫星DNA 的ODN(MS ODN)的免疫抑制活性 | 第69-84页 |
| ·MS ODN 对CpG ODN 诱导人PBMC 增殖的抑制作用 | 第69-72页 |
| ·MS08 抑制作用的浓度相关性 | 第72-74页 |
| ·MS08 抑制B 型和C 型CpG ODN 诱导的人PBMC增殖 | 第74-75页 |
| ·低浓度MS08 刺激人PBMC 增殖 | 第75-77页 |
| ·MS08 抑制A 型和C 型CpG ODN 诱导的抗病毒活性 | 第77-78页 |
| ·MS08 抑制CpG ODN 诱导的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 | 第78-80页 |
| ·MS08 抑制HSV-1 和PR8-Flu 诱导的抗病毒活性 | 第80-81页 |
| ·MS08 抑制PHA 和PMA 诱导的人PBMC 增殖 | 第81-83页 |
| ·MS08 抑制人PBMC 的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 第83-84页 |
| 3 MS08 抑制CpG ODN 的作用机理与作用特点 | 第84-104页 |
| ·MS08 抑制人PBMC 对CpG ODN 的结合与摄入 | 第84-87页 |
| ·MS08 与BW006 对细胞结合与摄入的竞争 | 第87-92页 |
| ·MS08 与CpG ODN 竞争细胞表面同一受体 | 第92-95页 |
| ·不同时间点加入MS08 对其抑制效果的影响 | 第95-97页 |
| ·MS08 和CpG ODN 预处理对人PBMC 活性的影响 | 第97-98页 |
| ·MS08 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 第98-102页 |
| ·MS08 的种属特异性分析 | 第102-104页 |
| 讨论 | 第104-113页 |
| 1 人类微卫星DNA 的免疫抑制活性 | 第104-105页 |
| 2 抑制性ODN 筛选平台的合理性 | 第105-106页 |
| 3 MS ODN 抑制非TLR9 介导的免疫活化 | 第106-107页 |
| 4 低浓度MS08 刺激人PBMC 增殖 | 第107-108页 |
| 5 MS ODN 与CpG ODN 的相互关系 | 第108-109页 |
| 6 免疫细胞表面存在MS ODN 与CpG ODN 的共用受体 | 第109-110页 |
| 7 TC 串联重复序列的生物来源和作用特点 | 第110-113页 |
| 结论 | 第113-11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4-138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38-139页 |
| 中文摘要 | 第139-146页 |
| ABSTRACT | 第146-155页 |
| 致谢 | 第155-156页 |
| 个人简历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