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电磁兼容性诊断测试的研究内容 | 第10-15页 |
·电磁兼容的定义 | 第10-11页 |
·电磁干扰的来源 | 第11-12页 |
·电磁干扰的传播路径 | 第12-13页 |
·车辆内部的电磁兼容性分析 | 第13-15页 |
·电磁兼容性诊断测试概述 | 第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电磁兼容的设计与诊断测试技术 | 第19-33页 |
·电磁兼容的设计与诊断综述 | 第19页 |
·电磁兼容的诊断测试技术 | 第19-22页 |
·使电子产品达到电磁兼容的三个重要环节 | 第19-20页 |
·电磁兼容的诊断测试技术 | 第20-22页 |
·车辆内部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 第22-32页 |
·电磁兼容设计中的滤波技术 | 第23-27页 |
·电磁兼容设计中的接地技术 | 第27-30页 |
·电磁兼容设计中的屏蔽技术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电磁兼容性诊断测试系统研制 | 第33-57页 |
·测试系统总体设计 | 第33-34页 |
·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 第34-45页 |
·诊断测量探头 | 第34-39页 |
·低噪声宽带放大器 | 第39-40页 |
·电源阻抗模拟网络 | 第40-41页 |
·EMI测试接收机 | 第41-45页 |
·系统测试软件结构 | 第45-53页 |
·系统软件总体结构 | 第45-46页 |
·文件常规管理模块结构 | 第46-47页 |
·测试操作模块结构 | 第47-51页 |
·测试数据处理模块结构 | 第51-53页 |
·系统实际应用配置 | 第53-56页 |
·诊断探头、低噪声放大器 | 第53页 |
·电源阻抗模拟网络 | 第53-54页 |
·EMI接收机 | 第54-55页 |
·系统实际应用配置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电磁兼容性诊断测试方法研究 | 第57-77页 |
·按国军标测试的一般要求 | 第57-61页 |
·电磁环境电平 | 第57页 |
·屏蔽室 | 第57页 |
·接地平板 | 第57-58页 |
·电源阻抗 | 第58页 |
·EUT测试配置 | 第58-60页 |
·EUT工作状态 | 第60-61页 |
·测试设备的使用 | 第61页 |
·测试设备和天线校准 | 第61页 |
·传导干扰(CE102)的测试方法 | 第61-65页 |
·测试目的及所需设备 | 第61页 |
·测试配置 | 第61-63页 |
·测试方法 | 第63页 |
·测试数据提供 | 第63-65页 |
·辐射干扰(RE102)的测试方法 | 第65-69页 |
·测试目的及所需设备 | 第65-66页 |
·测试配置 | 第66-67页 |
·测试方法 | 第67-68页 |
·测试数据提供 | 第68-69页 |
·共模与差模干扰的诊断测试 | 第69-72页 |
·共模/差模干扰的传播途径 | 第69-70页 |
·共模/差模辐射干扰产生的机理及抑制 | 第70-71页 |
·共模/差模传导干扰的抑制及测量 | 第71-72页 |
·电磁干扰诊断诊断方法举例 | 第72-74页 |
·印制电路板辐射诊断 | 第72页 |
·插接件或屏蔽体的泄漏测试 | 第72-73页 |
·寻找电路板的电磁干扰源 | 第73页 |
·用探头寻找屏蔽体和电气垫衬中缝隙的泄漏 | 第73页 |
·敏感度测试 | 第73-74页 |
·电磁兼容性诊断流程图编制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电磁兼容性诊断测试的误差分析与系统校准方法 | 第77-82页 |
·电磁兼容性诊断测试的误差分析 | 第77-78页 |
·诊断探头的校准方法 | 第78-79页 |
·诊断探头的低频校准 | 第78-79页 |
·诊断探头的高频校准 | 第79页 |
·EMI接收机的校准方法 | 第79-80页 |
·电源网络的校准方法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本文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学位其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