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空白票据概述 | 第11-15页 |
第一节 空白票据的涵义及其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空白票据的构成要件 | 第12-15页 |
一、空白票据行为人的签章 | 第12-13页 |
二、必须欠缺绝对应记载事项的一部分 | 第13-14页 |
三、必须实际交付空白票据 | 第14-15页 |
四、必须有票据行为人对第三人补充记载的授权 | 第15页 |
第二章 空白票据立法比较研究 | 第15-24页 |
第一节 日内瓦统一票据法体系关于空白票据的规定分析 | 第15-17页 |
第二节 英美票据法体系关于空白票据的规定分析 | 第17-19页 |
一、对英国空白票据立法的评析 | 第17页 |
二、评析美国关于空白票据的规定 | 第17-19页 |
第三节 对我国港澳台地区空白票据规定的分析 | 第19-21页 |
一、香港地区票据法对空白票据规定的分析 | 第19-20页 |
二、台湾地区票据法对空白票据规定的分析 | 第20页 |
三、澳门地区票据法对空白票据规定的分析 | 第20-21页 |
第四节 我国票据法对空白票据的规定及其缺陷 | 第21-24页 |
一、我国空白票据立法的现状 | 第21-22页 |
二、我国空白票据立法的缺陷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空白票据的补充权及其行使 | 第24-33页 |
第一节 空白票据补充权的法律性质 | 第24-28页 |
一、空白票据授权行为的性质 | 第24-27页 |
二、空白票据补充权的性质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空白票据补充权的行使期限和规则 | 第28-31页 |
一、空白票据补充权的取得方式 | 第28-29页 |
二、空白票据补充权行使的期限 | 第29-30页 |
三、空白票据补充权的行使规则 | 第30-31页 |
第三节 空白票据补充权与空白票据效力的关系 | 第31-33页 |
一、空白票据在补充权行使前的法律效力 | 第31-32页 |
二、空白票据在补充权行使之后的法律效力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空白票据的善意取得 | 第33-37页 |
第一节 关于空白票据善意取得的争论 | 第33-35页 |
第二节 空白票据善意取得的三种情况及法律后果 | 第35-37页 |
一、欠缺补充权授予的情形 | 第35-36页 |
二、超越补充授权范围的情况 | 第36页 |
三、空白票据出票人撤回补充权的情形 | 第36-37页 |
四、空白票据善意取得的后果 | 第37页 |
第五章 空白票据的失票救济 | 第37-42页 |
第一节 空白票据的挂失止付 | 第37-38页 |
第二节 空白票据的公示催告 | 第38-41页 |
一、理论上对空白票据公示催告的争论 | 第38页 |
二、空白票据能够公示催告的理由 | 第38-40页 |
三、空白票据公示催告的特殊性 | 第40-41页 |
第三节 空白票据丧失与普通诉讼 | 第41-42页 |
第六章 完善我国空白票据制度的建议 | 第42-46页 |
第一节 立法理念的改进及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42-43页 |
一、立法理念的改进 | 第42页 |
二、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具体制度的建议 | 第43-46页 |
一、适用范围的扩大 | 第43页 |
二、关于空白票据补充权 | 第43-44页 |
三、对善意第三人的保护 | 第44-45页 |
四、空白票据的失票救济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