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9-18页 |
| ·基部被子植物 | 第9-13页 |
| ·基部被子植物介绍 | 第9-12页 |
| ·基部被子植物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管状分子 | 第13-16页 |
| ·管状分子介绍 | 第13-14页 |
| ·管状分子的研究意义 | 第14页 |
| ·导管的起源 | 第14页 |
| ·穿孔板的演化 | 第14-15页 |
| ·纹孔膜残余 | 第15页 |
| ·侧壁纹孔 | 第15页 |
| ·导管内壁纹饰 | 第15-16页 |
|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18页 |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8-20页 |
|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 ·离析材料处理 | 第19页 |
| ·石蜡切面材料处理 | 第19-20页 |
| 第3章 观察结果 | 第20-70页 |
| ·Amborellaceae——Amborella trichopoda的管状分子 | 第20-23页 |
| ·Illiciales,Illiciaceae——Illicium henryi的导管分子 | 第23-26页 |
| ·Illiciales,Schisandraceae——Schisandra sphenanthera的导管分子 | 第26-29页 |
| ·Illiciales,Austrobaileyaceae——Austrobaileya scandens的导管分 | 第29-32页 |
| ·Chloranthaceae——Chloranthus elatior的导管分子 | 第32-35页 |
| ·Chloranthaceae——Chloranthus multistachys的导管分子 | 第35-38页 |
| ·Chloranthaceae——Sarcandra hainanensis的导管分子 | 第38-42页 |
| ·Winterales,Winteraceae——Drimys wintera的管状分子 | 第42-45页 |
| ·Piperales,Piperaceae——Pipera的导管分子 | 第45-47页 |
| ·Laurales,Calycanthaceae——Chimonanthus praecox的导管分子 | 第47-50页 |
| ·Laurales,Calycanthaceae——Calycanthus chinensis的导管分子 | 第50-51页 |
| ·Laurales,Lauraceae——Laurus nobilis的导管分子 | 第51-54页 |
| ·Laurales,Lauraceae——Litsea tsinlingensis的导管分子 | 第54-57页 |
| ·Laurales,Monimiaceae——Tambourissa purpurea的导管分子 | 第57-60页 |
| ·Laurales,Monimiaceae——Hedycarya angustifolia的导管分子 | 第60-62页 |
| ·Magnoliales,Magnoliaceae——Magnolia denudata的导管分 | 第62-65页 |
| ·Magnoliales,Eupomatiaceae——Eupomatia laurina的导管分子 | 第65-68页 |
| ·Magnoliales,Annonaceae——Asimina triloba的导管分子 | 第68-70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70-85页 |
| ·导管的起源问题 | 第70-75页 |
| ·纹孔转变为穿孔 | 第70-71页 |
| ·端壁梯形穿孔的形成 | 第71-73页 |
| ·导管雏形的产生 | 第73-75页 |
| ·端壁穿孔板的进化 | 第75-79页 |
| ·不同穿孔板类型在基部被子植物中的分布 | 第75-77页 |
| ·导管在不同类群的进化速率 | 第77-79页 |
| ·纹孔膜残余的研究 | 第79-80页 |
| ·侧壁纹孔的研究 | 第80-83页 |
| ·侧壁纹孔的进化问题 | 第81-82页 |
| ·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的侧壁纹孔 | 第82页 |
| ·多穿孔板及侧壁穿孔板 | 第82-83页 |
| ·导管的内壁纹孔 | 第83-84页 |
| ·网状穿孔的问题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92页 |
| 致谢 | 第92-9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