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6页 |
英文摘要 | 第16-20页 |
1 引言 | 第20-52页 |
·植物耐非生物胁迫研究进展 | 第20-30页 |
·植物抗旱性 | 第20-22页 |
·植物抗旱性机制 | 第20-21页 |
·编码植物抗旱关键基因的克隆 | 第21-22页 |
·抗逆相关的转录因子及双组分系统基因 | 第22页 |
·植物的耐盐性 | 第22-27页 |
·植物在组织器官水平上的耐盐机制 | 第23-24页 |
·植物在分子细胞水平的耐盐机制 | 第24-27页 |
·植物的抗氧化性 | 第27-30页 |
·植物中的活性氧产生及清除 | 第27-28页 |
·活性氧的酶促脱毒系统 | 第28-29页 |
·活性氧的非酶促清除及相关分子 | 第29-30页 |
·磷脂酶D 及其与植物耐受逆境胁迫 | 第30-40页 |
·磷脂酶D (PLD)基因的克隆 | 第32-34页 |
·PLD 的特性及其在信号转导和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 第34-37页 |
·PLD 功能的特异性 | 第37-38页 |
·PLD 基因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 第38-40页 |
·在法国梧桐中的利用 | 第39页 |
·在抗黄曲霉毒素花生中的利用 | 第39-40页 |
·在耐盐杨树中的利用 | 第40页 |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40-46页 |
·常用的抗虫基因 | 第41-46页 |
·植物来源的抗虫基因 | 第41-43页 |
·非植物来源的抗虫基因 | 第43-46页 |
·抗虫转基因杨树研究进展及前景 | 第46-50页 |
·转Bt 基因杨树 | 第47-48页 |
·转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杨树 | 第48-49页 |
·转昆虫特异性神经蝎毒素基因杨树 | 第49页 |
·转双价抗虫基因杨树 | 第49-50页 |
·立项依据及目的意义 | 第50-5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2-69页 |
·材料、菌株、质粒、酶、试剂和仪器 | 第52-53页 |
·植物材料 | 第52页 |
·菌株及质粒 | 第52-53页 |
·酶和试剂 | 第53页 |
·试验所用仪器 | 第53页 |
·引物 | 第53页 |
·杨树组织培养基 | 第53页 |
·方法 | 第53-69页 |
·质粒DNA 的微量提取(煮沸法) | 第53-54页 |
·质粒DNA 的大量提取(碱裂解法) | 第54-55页 |
·DNA 片段的回收 | 第55-56页 |
·质粒DNA与目的片段DNA的连接 | 第56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56页 |
·质粒DNA 向大肠杆菌中转化(热激法) | 第56-57页 |
·转化菌落PCR鉴定 | 第57页 |
·根癌农杆菌EHA105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57-58页 |
·植物表达载体向农杆菌转化(冻融法) | 第58页 |
·选择压力的确定 | 第58页 |
·农杆菌介导的杨树基因转化 | 第58-59页 |
·农杆菌培养 | 第58页 |
·农杆菌侵染法转化杨树 | 第58-59页 |
·转化植株扩繁和移栽 | 第59页 |
·毛白杨再生苗的PCR 检测 | 第59-60页 |
·植物总DNA 的微量提取(CTAB 法) | 第59页 |
·PCR 扩增 | 第59-60页 |
·植物总DNA 的提取及Southern blot 分析 | 第60-63页 |
·植物总DNA 的提取(SDS 法) | 第60-61页 |
·DNA 凝胶电泳 | 第61页 |
·转膜(DNA 碱转移) | 第61页 |
·探针的制备 | 第61-63页 |
·杂交 | 第63页 |
·植物总RNA 的提取及Northern blot 分析 | 第63-64页 |
·RNA 提取(TRIZOL 试剂盒) | 第63页 |
·RNA 甲醛变性凝胶电泳 | 第63-64页 |
·转膜及固定 | 第64页 |
·探针制备及杂交(同Southern 杂交分析) | 第64页 |
·转基因植株试管苗的耐盐抗旱性实验 | 第64页 |
·转基因植株的RNA 表达与渗透胁迫的关系 | 第64-65页 |
·转基因植株在逆境处理下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65-67页 |
·转基因植株的逆境处理 | 第65页 |
·转基因杨树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65-66页 |
·叶绿素a 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66-67页 |
·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 第67页 |
·质膜透性的测定 | 第67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67页 |
·转基因杨树在逆境条件下细胞形态学分析 | 第67页 |
·ELISA检测 | 第67-68页 |
·植株抗虫性测试 | 第68-6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9-97页 |
·转正、反义磷脂酶Dα基因毛白杨的获得及功能鉴定 | 第69-88页 |
·植物表达载体向农杆菌转化 | 第69页 |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69-70页 |
·转基因植株的PCR 检测 | 第70页 |
·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 blot 检测 | 第70-71页 |
·转基因植株的Northern blot 检测 | 第71-72页 |
·试管苗的耐盐、抗旱性实验 | 第72-75页 |
·转基因植株PLDα的表达量与渗透胁迫关系 | 第75-76页 |
·盆栽苗耐盐抗旱性分析 | 第76-85页 |
·在NaCl 处理条件下转基因植株的生长状况 | 第76-77页 |
·NaCl 处理对不同转基因植株质膜透性的影响 | 第77页 |
·NaCl 处理对不同转基因植株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77-78页 |
·NaCl 处理对不同转基因植株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 第78-79页 |
·转基因植株在PEG_(6000)处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 第79页 |
·PEG_(6000) 处理对不同转基因植株质膜透性的影响 | 第79-80页 |
·PEG_(6000) 处理对不同转基因植株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80-81页 |
·PEG_(6000) 处理对不同转基因植株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 第81-82页 |
·渗透胁迫对转基因植株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82页 |
·渗透胁迫对转基因植株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82-84页 |
·渗透胁迫对转基因植株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84-85页 |
·渗透胁迫对转基因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85页 |
·转基因杨树细胞形态学分析 | 第85-88页 |
·NaCl 处理对转基因杨树细胞膜系统的影响 | 第86-87页 |
·PEG_(6000) 模拟干旱处理对转基因杨树细胞膜系统的影响 | 第87-88页 |
·耐盐、抗旱、抗虫多抗转基因杨树的获得 | 第88-97页 |
·含Bt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88-90页 |
·植物表达载体质粒导入农杆菌 | 第90-91页 |
·筛选压力的确定 | 第91-92页 |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92-93页 |
·转基因植株的PCR 检测 | 第93页 |
·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 blot 检测 | 第93-94页 |
·转基因植株的Northern blot 检测 | 第94页 |
·Bt蛋白含量的ELISA检测 | 第94-95页 |
·由标准蛋白梯度对应的检测的OD 值作出回归直线 | 第94-95页 |
·抗虫转基因杨树不同株系Bt 蛋白的含量 | 第95页 |
·转基因植株抗虫性测试 | 第95-97页 |
4 讨论 | 第97-103页 |
·本研究的创新性 | 第97页 |
·PLD 介导抗逆性机理 | 第97-98页 |
·多抗毛白杨植株的获得 | 第98-99页 |
·单基因分步转移的可行性 | 第99-100页 |
·转基因杨树生态安全性 | 第100页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5 结论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9页 |
附录 | 第119-128页 |
附录Ⅰ常用缓冲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119-125页 |
附录Ⅱ常用化学试剂、分子生物学试剂及仪器 | 第125-127页 |
附录Ⅲ质粒图谱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