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李注义疏》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总论 | 第10-16页 |
一、文选学发展史略 | 第10-12页 |
二、《选》学的分类 | 第12-14页 |
1、赏析式 | 第12-13页 |
2、专题式 | 第13页 |
3、注释式 | 第13页 |
4、综述类 | 第13-14页 |
三、高步瀛与他的著述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选李注义疏》的内容 | 第16-32页 |
一、校勘 | 第16-21页 |
1、校正文字的讹、误、倒、脱 | 第16-19页 |
2、校勘文选各版本及各注本 | 第19-20页 |
3、据文选校他书 | 第20-21页 |
二、训诂 | 第21-32页 |
(一) 形训 | 第21-23页 |
(二) 音训 | 第23-27页 |
(三) 义训 | 第27-28页 |
(四) 对语法、修辞等方面的阐释 | 第28-32页 |
第三章 《文选李注义疏》的治学方法及特点 | 第32-36页 |
一、旁搜广征、兼容并蓄,并不专主一家 | 第32-33页 |
二、凡立一意,必凭证据,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 | 第33-36页 |
第四章 《文选李注义疏》的价值 | 第36-44页 |
一、对李注的发展 | 第36-39页 |
1、整理李注 | 第36-37页 |
2、中明补足李注 | 第37-39页 |
3、匡正李注 | 第39页 |
二、发展了治《选》学的方法 | 第39-44页 |
第四章 《文选李注义疏》的不足 | 第44-49页 |
一、详明有余以至繁琐 | 第44页 |
二、对文学本体有失把握 | 第44-46页 |
三、研究范围过于拘迂 | 第46页 |
四、失校、误解、笔误等缺陷也在所难免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书目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