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边坡治理措施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第2章 工程背景及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 第17-23页 |
| ·工程背景 | 第17页 |
| ·主要地质条件分析 | 第17-20页 |
| ·工程地质 | 第17-19页 |
| ·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19页 |
| ·不良工程地质问题 | 第19-20页 |
| ·地震效应 | 第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3页 |
| 第3章 坡体主要影响土层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 第23-43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膨胀土的主要工程地质特性 | 第23-29页 |
| ·膨胀土的一般性质 | 第23-24页 |
| ·膨胀土的膨胀与收缩特性 | 第24-28页 |
| ·膨胀土的强度特性 | 第28-29页 |
| ·泥炭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 第29-41页 |
| ·泥炭土的物质成分和微观结构特征 | 第29-32页 |
| ·泥炭土的扁铲侧胀试验研究 | 第32-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4章 边坡滑坡破坏机理研究及滑坡原因分析 | 第43-63页 |
| ·概述 | 第43-44页 |
| ·滑坡破坏机理研究 | 第44-52页 |
| ·滑坡类型 | 第44页 |
| ·滑坡特征 | 第44-50页 |
| ·滑坡诱发因素 | 第50页 |
| ·滑坡变形破坏模式和形成机理 | 第50-52页 |
| ·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 | 第52-58页 |
| ·数值模拟的说明 | 第52-53页 |
| ·FLAC计算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 第53-54页 |
| ·建立数值模拟模型 | 第54-56页 |
| ·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6-58页 |
| ·滑坡原因综合分析 | 第58-62页 |
|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概述 | 第58-59页 |
| ·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59-60页 |
| ·治理后滑坡复活的深层次原因剖析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5章 治理措施及其效果监测分析 | 第63-75页 |
| ·概述 | 第63页 |
| ·治理原则 | 第63-65页 |
| ·治理滑坡的主要工程措施 | 第65-68页 |
| ·治理方案比选和初步设计 | 第68-72页 |
| ·治理方案比选 | 第68-69页 |
| ·滑坡治理方案初步设计 | 第69-72页 |
| ·治理效果监测分析 | 第72-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结论 | 第75-76页 |
| ·展望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1-82页 |
| 附录 B (工程地质剖面图3-3’)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