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蓝宝石直接接触界面的冲击辐射特性与辐射温度的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及科学意义 | 第11页 |
| ·金属冲击测温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1-15页 |
|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15-16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2章 冲击辐射特性测量原理 | 第17-29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冲击压缩实验原理 | 第17-20页 |
| ·二级轻气炮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 ·弹速测量方法 | 第18-19页 |
| ·样品及窗口的相关参数 | 第19-20页 |
| ·金属样品的冲击加载和等熵卸载过程 | 第20-23页 |
| ·飞片碰撞基板过程 | 第20-22页 |
| ·样品的冲击加载过程 | 第22页 |
| ·冲击波在“样品/窗口”界面的等熵卸载过程 | 第22-23页 |
| ·光辐射测量原理 | 第23-29页 |
| ·辐射高温计测试系统 | 第23-26页 |
| ·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 第26-29页 |
| 第3章 样品制备与系统标定 | 第29-44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铁表面抛光技术 | 第29-35页 |
| ·靶结构改进 | 第35-37页 |
| ·铁/蓝宝石界面间隙分析 | 第37-40页 |
| ·光的干涉机理分析 | 第37-39页 |
| ·实验中块状铁/蓝宝石界面间隙 | 第39-40页 |
| ·杂散光屏蔽方法 | 第40-43页 |
| ·高温计原位标定 | 第43-44页 |
| 第4章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57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几种金属样品/光学窗口冲击测温模型 | 第44-49页 |
| ·“Grover”理想界面模型 | 第44-45页 |
| ·“三层介质模型” | 第45-49页 |
| ·典型实验数据 | 第49-52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57页 |
| ·实验数据 | 第52-53页 |
| ·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53-57页 |
| 全文总结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