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 ·坡耕地的利用综述 | 第10-13页 |
| ·土地生产潜力研究 | 第13-17页 |
|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案 | 第17-21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3 四川省旱坡耕地特征 | 第21-33页 |
| ·四川省旱坡耕地基本特征 | 第21-30页 |
| ·地形分布 | 第21-22页 |
| ·坡度级分布 | 第22-24页 |
| ·区域分布 | 第24-25页 |
| ·数量变化 | 第25-27页 |
| ·土壤质量 | 第27-30页 |
| ·四川省旱坡耕地利用特征 | 第30-33页 |
| ·利用方式 | 第30页 |
| ·生产能力 | 第30-33页 |
| 4 四川旱坡耕地生产潜力分析 | 第33-43页 |
| ·光合生产潜力 | 第33-34页 |
| ·光温生产潜力 | 第34-37页 |
| ·光温水生产潜力 | 第37页 |
| ·光温水土生产潜力 | 第37-40页 |
| ·旱坡耕地增产潜力分析 | 第40-43页 |
| 5 结论与对策 | 第43-49页 |
| ·研究结论 | 第43-44页 |
| ·提高旱坡耕地生产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 第44-49页 |
| ·科学合理规划,制定区域旱坡耕地利用规划 | 第44-45页 |
| ·25°以上急陡坡旱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高林草覆盖率 | 第45-46页 |
| ·对缓坡旱耕地进行坡改梯建设,提高抵抗水土流失能力 | 第46-47页 |
| ·加强水利建设,调整坡面水系 | 第47-48页 |
| ·用养结合,适量添加矿质元素,培肥地力 | 第48页 |
| ·改进耕作方式,提高旱坡耕地利用率 | 第48-49页 |
| 6. 研究特色与不足之处 | 第49-50页 |
| ·研究特色 | 第49页 |
| ·不足之处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