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 ·研究进展 | 第10-21页 |
| ·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 ·葡萄白粉病的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17-21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白粉菌在不同抗病性葡萄上的侵染 | 第23-32页 |
| ·试验时间、地点 | 第23页 |
| ·材料 | 第23-24页 |
| ·生物材料 | 第23页 |
| ·生化试剂 | 第23页 |
| ·主要设备仪器 | 第23页 |
| ·试剂配置 | 第23-24页 |
| ·方法 | 第24-25页 |
| ·葡萄白粉菌孢子萌发观察 | 第24页 |
| ·葡萄白粉菌的人工接种 | 第24页 |
| ·未接种前不同抗性葡萄植株的带菌率的观察 | 第24页 |
| ·叶片表面菌丝生长的观察 | 第24-25页 |
| ·叶片内部侵染结构的观察 | 第2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 ·葡萄白粉菌真空干燥保存效果观察 | 第25-27页 |
| ·田间人工接种前不同抗性的葡萄植株白粉病菌带菌情况观察 | 第27页 |
| ·不同抗性的葡萄植株田间人工接种效果观察 | 第27页 |
| ·白粉病病原菌在不同抗性葡萄叶片表面生长过程观察 | 第27-28页 |
| ·白粉菌菌丝侵染进入不同抗性葡萄叶片细胞横切片的分析 | 第28-30页 |
| ·讨论和小结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葡萄叶片总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 | 第32-43页 |
| ·试验时间、地点 | 第32页 |
| ·材料 | 第32-35页 |
| ·生物材料 | 第32页 |
| ·生化试剂 | 第32页 |
| ·主要设备仪器 | 第32页 |
| ·试剂配置 | 第32-35页 |
| ·方法 | 第35-38页 |
| ·葡萄叶片总蛋白质的提取方法 | 第35-36页 |
| ·葡萄叶片总蛋白质的SDS-PAGE 凝胶电泳 | 第36-37页 |
| ·蛋白质浓度Bradford 检测法[149] | 第37页 |
| ·葡萄叶片总蛋白质的双向电泳 | 第37-3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 ·不同方法提取效率比较 | 第38-39页 |
| ·不同丙烯酰胺浓度对蛋白质分辨率的影响 | 第39页 |
| ·不同方法提取的蛋白质双向电泳结果比较 | 第39-40页 |
| ·双向电泳条件的优化 | 第40-41页 |
| ·染色条件的优化 | 第41-42页 |
| ·讨论和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结 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