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红外技术及仪器论文--红外探测、红外探测器论文

智能化红外瓦斯浓度检测预警系统与上位机的实现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瓦斯简介第9页
   ·瓦斯爆炸及其预防第9-11页
     ·瓦斯爆炸的条件第9-10页
     ·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第10-11页
   ·瓦斯浓度检测报警系统的市场现状第11-13页
     ·瓦斯浓度检测仪现状第12-13页
     ·瓦斯预警系统软件的现状第13页
     ·目前瓦斯浓度检测报警系统存在的问题第13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13-14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4页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第14页
   ·本章小结第14-16页
第2章 模糊模式识别与专家系统基础第16-27页
   ·模糊集合与隶属函数第16-20页
     ·模糊集合的定义第16页
     ·模糊集合的表示方法第16-17页
     ·模糊集合与经典集合的关系第17-18页
     ·隶属函数第18-20页
   ·模糊模式识别第20-23页
     ·模式识别第20-21页
     ·模糊模式识别第21-23页
   ·专家系统第23-26页
     ·专家系统的定义与类型第23-24页
     ·专家系统的共同特点第24页
     ·专家系统的优点第24-25页
     ·专家系统的结构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智能化红外瓦斯浓度检测预警系统的上位机软件实现第27-50页
   ·上位机──瓦斯浓度预警系统的总体设计第27-29页
     ·上位机的总体设计构想第27页
     ·上位机的设计要求第27-28页
     ·上位机的软件结构以及各部分说明第28-29页
   ·动态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29-36页
     ·动态预警系统的必要性第29-30页
     ·动态预警系统的模型原理第30页
     ·动态预警系统的设计第30-32页
     ·动态预警系统的实现第32-36页
   ·模糊模式识别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36-39页
     ·模糊模式识别专家系统的必要性第36页
     ·瓦斯模糊模式识别专家系统的模型原理第36-37页
     ·模糊模式识别专家系统的设计第37-39页
     ·模糊模式识别专家系统的实现第39页
   ·上位机──瓦斯浓度预警系统的软件实现第39-45页
     ·上位机软件的数据类型第39页
     ·上位机系统软件的实现第39-40页
     ·上位机系统数据库的构成第40-41页
     ·软件安装程序的制作第41-42页
     ·软件界面第42-44页
     ·软件使用和参数设定的使用说明第44-45页
   ·上位机系统的软件测试第45-49页
     ·测试环境第45页
     ·测试过程第45-49页
     ·测试结果第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下位机──红外瓦斯浓度检测系统的光学设计第50-56页
   ·红外瓦斯浓度检测系统的光学原理第50-52页
     ·红外吸收原理第50页
     ·比尔─朗伯(Beer-Lamber)定律第50-51页
     ·利用红外吸收原理检测气体浓度的优点第51-52页
   ·红外瓦斯浓度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第52页
   ·红外瓦斯浓度检测系统的光学设计第52-54页
     ·光源的选择第52-53页
     ·光路的设计第53-54页
     ·光电探测器的选择第54页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5章 下位机──红外瓦斯浓度检测系统的智能化设计第56-60页
   ·红外瓦斯浓度检测系统的智能化设计要求第56页
   ·红外瓦斯浓度检测系统的硬件介绍第56-58页
   ·红外瓦斯浓度检测系统的程序设计第58-59页
     ·程序的设计要求第58页
     ·程序流程第58-59页
     ·程序的实现步骤第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主要工作总结第60页
   ·今后工作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附录第65-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纤Bragg光栅温度压力传感技术研究
下一篇:MCXO及其生产测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