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农业“走出去”的思考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我国农业“走出去”的理论基础 | 第10-16页 |
第一节 跨国直接投资主要理论 | 第10-11页 |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10页 |
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第10-11页 |
三、边际产业转移理论 | 第11页 |
第二节 跨国直接投资其他理论 | 第11-14页 |
一、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 第12页 |
二、小规模技术理论 | 第12-13页 |
三、技术地方化理论 | 第13页 |
四、技术累积-技术改变理论 | 第13-14页 |
五、动态投资比较优势理论 | 第14页 |
第三节 对农业“走出去”的指导 | 第14-16页 |
一、农业“走出去”的现实性 | 第15页 |
二、农业“走出去”的技术优势 | 第15页 |
三、农业“走出去”的区域选择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我国农业“走出去”概述 | 第16-23页 |
第一节 农业“走出去”意义 | 第16页 |
第二节 中国农业“走出去”的现状 | 第16-17页 |
第三节 中国农业“走出去”的主要问题 | 第17-20页 |
第四节 发达国家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借鉴 | 第20-23页 |
第三章 中国农业“走出去”的环境分析 | 第23-28页 |
第一节 国内环境分析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国际环境分析 | 第24-28页 |
一、国际粮食供求形势 | 第24-26页 |
二、国际FDI 形势 | 第26-28页 |
第四章 中国农业“走出去”的方向 | 第28-40页 |
第一节 地理方向选择 | 第28-37页 |
一、非洲 | 第28-29页 |
二、拉丁美洲 | 第29-33页 |
三、亚洲周边国家 | 第33-34页 |
四、俄罗斯 | 第34-37页 |
第二节 投资、经营方式选择 | 第37-40页 |
一、农业对外援助 | 第37页 |
二、合作农业示范园区 | 第37-38页 |
三、替代种植 | 第38-39页 |
四、租地种粮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关于中国农业“走出去”的政策建议 | 第40-44页 |
第一节 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 | 第40-41页 |
第二节 进一步改善服务和保障 | 第41页 |
第三节 提高财税金融政策扶持 | 第41-42页 |
第四节 进一步规范出口秩序 | 第42页 |
第五节 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历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