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创新的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序 | 第8-12页 |
1 引言 | 第12-17页 |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及拟达到的目的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拟达到的目的 | 第15-17页 |
2 相关理论与发展状况分析 | 第17-29页 |
·我国国有资产的形成与发展 | 第17-19页 |
·我国国有资产的形成 | 第17页 |
·我国国有资产的发展 | 第17-18页 |
·我国国有资产的近况 | 第18-19页 |
·国有资产的流失与保护 | 第19-22页 |
·国有资产流失现状 | 第19-20页 |
·国有资产流失原因分析 | 第20-21页 |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措施 | 第21-22页 |
·地方国有资产管理的模式和运营机制 | 第22-23页 |
·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模式 | 第22-23页 |
·地方国有资产管理的模式 | 第23页 |
·地方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和比较研究 | 第23-29页 |
·国有资产布局和结构的调整 | 第23-25页 |
·区域发展比较 | 第25-29页 |
3 国有资产管理比较研究 | 第29-38页 |
·国际借鉴 | 第29-34页 |
·典型国家国有资产规模及其分布 | 第29-30页 |
·外国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 | 第30-31页 |
·外国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 第31-33页 |
·借鉴意义 | 第33-34页 |
·国内试点 | 第34-38页 |
·深圳试点 | 第34页 |
·上海试点 | 第34-35页 |
·其他试点 | 第35-38页 |
4 我国地方国有资产管理现存的问题 | 第38-49页 |
·出资人在实践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出资人的定位 | 第38页 |
·怎样履行出资人代表的职责 | 第38-39页 |
·出资人的管理模式 | 第39页 |
·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产权关系仍不明晰 | 第39-42页 |
·出资人到位制度未真正实现 | 第39-40页 |
·国有资产委托代理机制引发的问题 | 第40-42页 |
·风险与收益不对等 | 第42页 |
·产权评估和交易机制尚待完善 | 第42-45页 |
·产权市场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产权评估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产权交易问题 | 第44-45页 |
·资产监管仍然未到位 | 第45-47页 |
·监控能力不强 | 第45-46页 |
·监督制衡能力不足 | 第46-47页 |
·经营决策缺乏科学合理 | 第47-49页 |
·投资结构不合理 | 第47页 |
·资源配置缺乏全局性 | 第47-49页 |
5 我国地方国有资产管理的创新研究 | 第49-60页 |
·明晰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产权关系 | 第49-51页 |
·落实出资人制度 | 第49-50页 |
·明确管理权限 | 第50-51页 |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 第51-53页 |
·构建运营管理体系 | 第51-52页 |
·完善产权交易市场 | 第52-53页 |
·构建地方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 第53-55页 |
·经济监控机制 | 第53页 |
·监督制衡机制 | 第53-54页 |
·风险约束机制 | 第54-55页 |
·市场约束机制 | 第55页 |
·监督约束的制度机制 | 第55页 |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激励机制 | 第55-57页 |
·物质报酬激励机制 | 第55-56页 |
·声誉或精神激励机制 | 第56页 |
·企业选择聘任的激励机制 | 第56页 |
·愿景管理 | 第56-57页 |
·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 第57-60页 |
·保证投资科学决策 | 第57页 |
·资源优化配置 | 第57-60页 |
6 结论 | 第60-62页 |
·全文总结 | 第60页 |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作者简历 | 第64-6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