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内容及逻辑框架 | 第10页 |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10-11页 |
五、本文创新 | 第11页 |
六、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导论 | 第13-21页 |
第一章 所得税的进化及在中国的发展 | 第13-17页 |
一、所得税向公司税的进化 | 第13-14页 |
(一) 所得税由来和特征 | 第13-14页 |
(二) 公司税的形成和意义 | 第14页 |
二.我国企业所得税制的发展历程 | 第14-17页 |
(一) 萌芽阶段:新中国成立前 | 第14-15页 |
(二) 曲折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 | 第15页 |
(三) 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一) 关于西方税收负担的内在机理 | 第17页 |
(二) 关于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17-18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一)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状况 | 第18-19页 |
(二) 对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定性 | 第19页 |
(三)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19-20页 |
(四) 关于税收负担对宏观经济的作用 | 第20-21页 |
第二部分 新税法的企业税负效应分析 | 第21-32页 |
第三章 新税法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 第21-32页 |
一、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一) 国家职能范围的影响 | 第21-22页 |
(二) 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22页 |
(三) 人均收入水平的影响 | 第22页 |
(四) 税收征收管理能力 | 第22-23页 |
二、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 第23-24页 |
(一) 宏观税负衡量指标 | 第23页 |
(二) 微观税负衡量指标 | 第23-24页 |
三、新税法对苏州企业税负影响的整体效应 | 第24-26页 |
四、新税法影响苏州企业税负的主因分析 | 第26-32页 |
(一) 税率变化的影响效应 | 第26页 |
(二) 税收优惠变化的影响效应 | 第26-32页 |
第三部分 新税法的企业投资的影响效应分析——以苏州市为例 | 第32-52页 |
第四章 新税法对内企投资的影响效应分析 | 第32-37页 |
一、税收对实物投资的影响机理 | 第32-34页 |
二、新税法对苏州内企的影响分析 | 第34-37页 |
第五章 新税法对外企投资的影响效应分析 | 第37-52页 |
一、外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 第37页 |
二、所得税对外企直接投资的影响机理 | 第37-41页 |
(一) 所得税对投资风险的影响 | 第38-40页 |
(二) 所得税对外企投资成本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三、新税法对苏州外企投资规模的影响分析 | 第41-46页 |
四、新税法对苏州外商直接投资质量的影响分析 | 第46-52页 |
(一) 新税法对外商投资质量的影响机理 | 第46-49页 |
(二) 新税法对苏州产业结构的引导分析 | 第49-52页 |
第四部分 结论和建议 | 第52-56页 |
第六章 本文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2-56页 |
一、本文结论 | 第52-54页 |
二、政策建议 | 第54-56页 |
(一) 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数量质量双丰收 | 第54-55页 |
(二) 进一步加强对外商投资产业和区域投向的引导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