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

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中文提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引言第12-19页
第一章 N-乳糖酰壳聚糖的制备与表征第19-30页
 材料第19页
 方法与结果第19页
 一、N-乳糖酰壳聚糖的合成第19-23页
  1. 高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制备第19-21页
   ·测定壳聚糖脱乙酰度第19-20页
   ·高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制备方法第20-21页
   ·红外图谱的对比第21页
  2. 乳糖酸的制备第21-22页
  3. N-乳糖酰壳聚糖的合成第22-23页
 二、N-乳糖酰壳聚糖的结构表征第23-25页
  1. 红外(FT-IR)图谱第23-24页
  2. 核磁共振(1HNMR)图谱第24-25页
 三、N-乳糖酰壳聚糖的性质分析第25-28页
  1. 溶解性第25页
  2. 特性黏度第25-26页
  3. 乳糖酰基取代度第26页
  4. X 射线衍射(XRD)分析第26-27页
  5.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第27-28页
 讨论与小结第28-30页
第二章 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与工艺优化第30-43页
 材料第30-31页
 方法与结果第31页
 一、去甲斑蝥素的含量测定第31-32页
  1. HPLC 色谱条件第31页
  2. 标准曲线第31-32页
  3. 精密度第32页
  4. 回收率第32页
 二、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与纳米粒的质量评价第32-33页
  1. 纳米粒的制备方法第32页
  2. 纳米粒的质量评价第32-33页
   ·粒径分布和多分散指数第32-33页
   ·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第33页
 三、单因素优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第33-37页
  1. 壳聚糖脱乙酰度第33-34页
  2. pH第34-35页
  3. 温度第35-36页
  4. 药物和载体的重量比例第36-37页
 四、正交设计优化纳米粒制备工艺第37-38页
 五、优化的纳米粒制备工艺第38-40页
  1. 优化的制备工艺第38-39页
  2. 优化工艺制备的纳米粒的质量评价第39-40页
  3. 纳米粒的形态观察第40页
 讨论与小结第40-43页
第三章 纳米粒的表征与体外释放特性第43-51页
 材料第43页
 方法与结果第43页
 一、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的表征第43-46页
  1. 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44页
  2.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44-45页
  3.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第45-46页
 二、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第46-50页
  1. 纳米粒胶体的体外释放第46-48页
  2. 纳米粒冻干粉的体外释放第48-50页
 讨论及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纳米粒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第51-59页
 材料第51-52页
 方法与结果第52页
 一、FITC 荧光标记纳米粒的制备第52-53页
  1. FITC 标记壳聚糖的制备第52页
  2. FITC 标记N-乳糖酰壳聚糖的制备第52-53页
  3. FITC 标记壳聚糖载药纳米粒的制备第53页
  4. FITC 标记N-乳糖酰壳聚糖载药纳米粒的制备第53页
 二、肿瘤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入第53-54页
 三、纳米粒对肝肿瘤细胞的毒性第54-58页
  1. NCTD 对肿瘤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_(50)第55-56页
   ·NCTD 对SMMC7721 细胞的IC_(50)第55页
   ·NCTD 对HepG2 细胞的IC_(50)第55-56页
  2. 纳米粒对肝肿瘤细胞的毒性第56-58页
   ·纳米粒对SMMC-7721 细胞的毒性第56-57页
   ·纳米粒对HepG2 细胞的毒性第57-58页
 讨论与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活性第59-66页
 材料第59-60页
 方法与结果第60页
 一、荷瘤小鼠模型建立第60页
 二、纳米粒在荷瘤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活性第60-63页
  1. 纳米粒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第60-61页
  2. 纳米粒对荷瘤小鼠体重的影响第61-62页
  3. 纳米粒的抑瘤率第62页
  4. 纳米粒对荷瘤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第62-63页
 三、小鼠肿瘤的病理组织学观察第63-65页
 讨论与小结第65-66页
全文总结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药物(吡喹酮)压力下的日本血吸虫抗性诱导及五种地西泮衍生物抗血吸虫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下一篇:NF-κB对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自噬在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