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燥湿法的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前言 | 第9页 |
| 第一章 燥湿法的理论研究 | 第9-16页 |
| 1 燥湿法的概念 | 第9-11页 |
| ·燥 | 第9页 |
| ·湿 | 第9-10页 |
| ·苦、温、寒 | 第10-11页 |
| 2 有关燥湿法的古代文献记载 | 第11-16页 |
| ·先秦-内经奠定基础 | 第11页 |
| ·汉唐-燥湿法实际运用于临床 | 第11页 |
| ·宋金元-燥湿法广泛运用 | 第11-12页 |
| ·明清时期-燥湿法成熟时期 | 第12-13页 |
| ·近现代的研究 | 第13-15页 |
| ·燥湿法在各类疾病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燥湿方用药统计 | 第16-53页 |
| 1 燥湿方剂的收集与处理 | 第16-18页 |
| ·资料来源 | 第16页 |
| ·录入标准 | 第16页 |
| ·方剂的整理录入 | 第16-18页 |
| 2 苦温燥湿方的统计分析 | 第18-39页 |
| ·药物分类 | 第18页 |
| ·药物频次与类别统计与分析 | 第18-26页 |
| ·高频药对与药组统计分析 | 第26-28页 |
| ·高频药物组成的类方 | 第28-31页 |
| ·辨病用药统计与分析 | 第31-38页 |
| ·各类疾病用药的比较 | 第38-39页 |
| 3.外用苦寒燥湿方的统计分析 | 第39-53页 |
| ·药物分类 | 第39页 |
| ·药物频次与类别统计与分析 | 第39-45页 |
| ·辨病用药统计 | 第45-51页 |
| ·各类疾病之间高频药物比较 | 第51-53页 |
| 第三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3-57页 |
| 1 方与法的关系 | 第53页 |
| 2 异病同治 | 第53-54页 |
| 3 辨病用药 | 第54-55页 |
| 4 燥湿法的禁忌症 | 第55页 |
| 5 苦温燥湿方剂物配伍的分析 | 第55-56页 |
| ·行气药物 | 第55-56页 |
| ·补气健脾药物 | 第56页 |
| ·淡渗利湿药物 | 第56页 |
| 6 苦寒燥湿外用方剂物配伍的分析 | 第56-57页 |
| 7 结论 | 第57页 |
| ·苦温燥湿方配伍规律 | 第57页 |
| ·清热燥湿方配伍规律 | 第57页 |
| 第四章 问题与展望 | 第57-59页 |
| 1 文献资料的评价 | 第57页 |
| 2 选择样本和研究对象 | 第57页 |
| 3 统计方法的分析 | 第57-58页 |
| 4 今后研究方向 | 第58页 |
| 5 统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附录 | 第64-7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