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论缓刑的适用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前言第7-8页
一、缓刑的定义与目的第8-14页
 (一) 缓刑的定义第8-11页
 (二) 缓刑的目的第11-14页
二、缓刑适用的比较与借鉴第14-26页
 (一) 缓刑的立法模式第14-22页
  1.刑罚暂缓宣告制第16-17页
  2.刑罚暂缓执行制第17-19页
  3.刑罚不执行余刑的缓刑第19-22页
 (二) 缓刑适用的条件比较第22-26页
  1.适用对象第22-24页
  2.关于前科第24-26页
三、我国缓刑制度的适用第26-37页
 (一) 我国缓刑制度的适用第26-33页
  1.适用的前提条件第26-28页
  2.适用的实质条件第28-32页
   (1) "不致危害社会判断"客观标准的确定—犯罪情节的判断第30-31页
   (2) "不致危害社会判断"主观标准的确定—悔罪表现的判断第31-32页
  3.适用的限制条件—不是累犯第32-33页
 (二) 缓刑司法适用中的疑难问题第33-37页
  1.同一情节能否作为适用缓刑的条件重复使用第33-34页
  2.并罚数罪能否适用缓刑的问题第34-35页
  3.战时缓刑适用问题第35-37页
四、我国缓刑适用的完善第37-45页
 (一) 我国缓刑适用的考察制度及适用制度弊端分析第37-40页
  1.现行立法对缓刑考察期的有关规定第37-38页
  2.实践中缓刑制度的不足与弊端分析第38-40页
 (二) 完善我国缓刑制度的构想第40-45页
  1.对不同的缓刑对象进行甄别、区分第40-41页
  2.对缓刑的监督机制第41-42页
  3.关于我国刑法中缓刑适用规定的具体构想第42-45页
结语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附录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贪污罪司法认定的疑难问题研究
下一篇:从轻量刑情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