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贸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回归合成法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三、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2-15页 |
四、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理论基础和影响机制 | 第16-20页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一、自由贸易区 | 第16-17页 |
二、增长极理论 | 第17页 |
第二节 自贸区对地区的影响机制 | 第17-20页 |
一、辐射效应的影响机制 | 第17-18页 |
二、虹吸效应的影响机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湖北自贸区和腹地发展现状 | 第20-27页 |
第一节 湖北自贸区地区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一、改革创新成效显著 | 第20-21页 |
二、片区发展参差不齐 | 第21-22页 |
第二节 腹地地区的发展现状 | 第22-27页 |
一、自贸区经济腹地的界定 | 第22-24页 |
二、腹地经济总体发展现状 | 第24页 |
三、腹地经济各子区域的发展现状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湖北自贸区模型的构建和实证分析 | 第27-40页 |
第一节 模型的构建 | 第27-29页 |
一、回归合成法的优势 | 第27页 |
二、理论模型 | 第27-28页 |
三、实证模型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湖北自贸区经济效应的评估 | 第29-32页 |
一、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 第29-30页 |
二、实证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第三节 湖北自贸区的腹地效应 | 第32-35页 |
一、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 第32-33页 |
二、实证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 第35-40页 |
一、更改自贸区成立时点 | 第35-37页 |
二、控制组的外生性假设 | 第37-40页 |
第四章 湖北自贸区及腹地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启示 | 第40-42页 |
第一节 自贸区层面 | 第40-41页 |
一、稳定政策实施 | 第40页 |
二、联动片区发展 | 第40页 |
三、激励产业创新 | 第40-41页 |
第二节 腹地层面 | 第41-42页 |
一、建立合作机制 | 第41页 |
二、做好制度对接 | 第41页 |
三、承接产业转移 | 第41-42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及奖励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