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慢性心力衰竭五脏相关的病机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第12-25页
 一、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第12-18页
  (一) 历史沿革第12页
  (二) 心衰的病因病机第12-14页
  (三) 慢性心衰的证侯实质的研究第14-15页
  (四) 心衰的辨证论治第15-16页
  (五) 心衰的中医药治疗第16-18页
 二、五脏相关学说的研究第18-21页
  (一) "五脏相关"理论内涵第18页
  (二) "五脏相关"产生背景及依据第18-19页
  (三) 五脏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第19-21页
 三、慢性心力衰竭与五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第21-25页
  (一) 心衰与心系统相关第21-22页
  (二) 心衰与脾系统相关第22-23页
  (三) 心衰与肺系统相关第23页
  (四) 心衰与肝系统相关第23页
  (五) 心衰与肾系统相关第23-25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5-59页
 第一节 研究方案第25-30页
  一、研究目的第25页
  二、对象与方法第25-30页
   (一) 研究对象第25页
   (二) 诊断标准第25-27页
   (三) 纳入标准第27页
   (四) 排除标准第27页
   (五) 研究方法第27-30页
 第二节 研究结果第30-54页
  一、一般资料分布研究第30-31页
   (一) 心衰患者年龄及性别的总体分布情况第30页
   (二) 病程分布第30-31页
   (三) 病情程度分级 按纽约心功能分级来评估患者病情程度。第31页
   (四) 主要基础级合并疾病分类情况第31页
  二、主要中医症候指标描述第31-35页
   (一) 数据库症状条目整理第31-33页
   (二) 证侯分布规律第33-35页
  三、慢性心力衰竭脏腑定位及证侯聚类分析第35-43页
   (一) 慢性心力衰竭症侯的聚类分析第35-36页
   (二)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样品的聚类分析第36-43页
  四、慢性心力衰竭的五脏相互关系规律及特点第43-47页
  五、不同病变脏腑与临床理化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第47-54页
   (一) 病变脏腑在肝与相关理化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第47-49页
   (二) 病变脏腑在肺与相关理化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第49-50页
   (三) 病变脏腑在脾与相关理化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第50-51页
   (四) 病变脏腑在肾与相关理化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第51-54页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第54-59页
  一、本研究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资料的分布特点第54页
   (一) 年龄与性别特点第54页
   (二) 病程及原发疾病的分布特点第54页
  二、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症状分布规律及特点第54-55页
  三、慢性心力衰竭的五脏相互关系的特点第55-58页
   (一) 从临床症状探讨五脏相互关系第55-56页
   (二) 从脏腑定位的聚类分析探讨五脏相互关系第56-58页
  四、本研究的局限性第58-59页
第三部分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第64-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鳖甲煎汤治疗乙肝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治偏痛方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