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5页 |
二、从四次修宪的背景、内容看权利入宪保护的可行性 | 第15-23页 |
(一) 第一次修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为背景 | 第16-17页 |
(二) 第二次修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曲折发展为背景 | 第17-18页 |
(三) 第三次修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为背景 | 第18-19页 |
(四) 第四次修宪: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背景 | 第19-21页 |
(五) 得出的结论 | 第21-23页 |
三、从宪法的控权本质角度质疑权利入宪泛化潮流 | 第23-30页 |
(一) 宪法产生于控权的需要 | 第23-24页 |
(二) 宪法通过控权来实现保权 | 第24-26页 |
(三) 公民权利入宪的疑虑—以美国宪法为例 | 第26-29页 |
(四) 宪法未列举的公民权利的保护 | 第29-30页 |
四、树立宪法权威—宪法保护权利的前提 | 第30-37页 |
(一) 宪法权威的涵义及其内容 | 第30-32页 |
(二) 我国宪法权威现状分析 | 第32-34页 |
(三) 维护我国宪法权威的对策 | 第34-37页 |
五、宪法解释—宪法保护权利的一种方法 | 第37-43页 |
(一) 宪法解释的涵义及在我国的现状 | 第37-39页 |
(二) 宪法解释的价值 | 第39-41页 |
(三) 宪法解释的原则 | 第41-42页 |
(四) 完善我国宪法解释制度的具体对策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