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跨座式单轨交通运营安全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跨座式单轨交通概况 | 第11-18页 |
·跨座式单轨交通发展 | 第11-12页 |
·跨座式单轨交通的特点 | 第12-17页 |
·跨座式单轨交通的构造特点 | 第12-13页 |
·跨座式单轨交通的技术特点 | 第13-14页 |
·跨座式单轨交通的走行特点 | 第14-15页 |
·跨座式单轨交通优缺点分析 | 第15-17页 |
·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适应性 | 第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山区跨座式单轨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34页 |
·跨座式单轨交通运营安全状况 | 第18-23页 |
·国外跨座式单轨交通运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 第18-19页 |
·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运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 第19-23页 |
·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典型事故分析 | 第23-26页 |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分析 | 第23-26页 |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分析 | 第26页 |
·山区跨座式单轨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3页 |
·人的因素 | 第26-27页 |
·物的因素 | 第27-29页 |
·环境因素 | 第29-32页 |
·管理因素 | 第32-33页 |
·主要因素确定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山区跨座式单轨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51页 |
·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 第34-35页 |
·指标体系的选取与确定 | 第35-50页 |
·管理评价指标 | 第37-41页 |
·运营设备评价指标 | 第41-46页 |
·人员评价指标 | 第46-47页 |
·运营设施评价指标 | 第47-49页 |
·外界环境评价指标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山区跨座式单轨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方法 | 第51-67页 |
·层析分析法综合评价 | 第51-61页 |
·思想和原理 | 第51-52页 |
·模型和步骤 | 第52-56页 |
·应用 | 第56-61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61-66页 |
·思想和原理 | 第61页 |
·模型和步骤 | 第61-63页 |
·应用 | 第63-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实例应用——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综合评价 | 第67-77页 |
·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基本情况 | 第67-69页 |
·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简介 | 第67-69页 |
·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安全现状 | 第69页 |
·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运营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 第69-76页 |
·指标体系建立 | 第69-70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70-75页 |
·评价结论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7页 |
·展望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