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大地测量学论文--物理大地测量、重力测量与地球形状的测定论文

陆海交界区域多源重力数据的融合处理方法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研究背景第11页
   ·陆海交界区域重力测量现状第11-13页
   ·重力场在时域、频域中的恢复第13-14页
   ·统计法在重力数据融合中的应用第14-16页
   ·多源重力数据融合的目的和原则第16-17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多源重力数据的物理、误差特性分析第19-28页
   ·重力数据的基本特性第19-21页
   ·多源重力数据概况第21-24页
     ·陆地重力数据第21页
     ·航空重力数据第21-22页
     ·卫星测高数据第22-23页
     ·船测重力数据第23页
     ·卫星重力数据第23-24页
     ·多源重力数据对比分析第24页
   ·重力数据对应的基准及坐标系统第24-25页
   ·重力基础数据的归算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多源重力数据协方差模型的构建第28-39页
   ·最小二乘配置法的基本形式第28-29页
   ·局部扰动位协方差模型第29-30页
   ·扰动场元协方差模型的构建第30-33页
     ·重力异常协方差模型第30-32页
     ·局部扰动重力协方差模型第32-33页
     ·大地水准面高与重力异常的互协方差模型第33页
   ·协方差模型参数的确定和检验分析第33-38页
     ·协方差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第33-35页
     ·参数确定算例分析第35-37页
     ·向上、向下延拓检核第37-38页
   ·本章小节第38-39页
第四章 多源重力数据在时域的融合处理第39-59页
   ·基于传统配置方法的融合处理第39-40页
   ·“两步法”的融合处理方案第40-42页
   ·多源重力数据的自适应融合第42-55页
     ·最小二乘逐步配置第43-47页
     ·逐步配置的计算效果分析第47-49页
     ·基于观测信号的自适应融合第49-53页
     ·基于配置结果的自适应融合第53-55页
   ·两种重力数据的自适应融合试验第55-58页
   ·本章小节第58-59页
第五章 多源重力数据在频域的融合处理第59-69页
   ·输入-输出系统理论概述第59-61页
   ·输入-输出系统理论在重力场反演中的应用第61-64页
     ·输入-输出系统理论应用于重力场反演的一般形式第61-62页
     ·输入-输出系统理论用于扰动场元的推估第62-64页
   ·输入-输出系统应用于重力数据融合第64-66页
   ·多源重力数据在频域融合处理的优势第66-68页
   ·本章小节第68-69页
第六章 渤海湾区域多源重力数据的融合处理及应用第69-85页
   ·渤海湾区域重力数据概况第69-71页
     ·航空重力数据第69-70页
     ·卫星测高数据第70页
     ·陆地重力数据第70-71页
     ·地形数据第71页
   ·多源重力数据的精度统计及分布范围第71-74页
     ·三种数据的精度统计第71-73页
     ·三种数据的分布范围第73-74页
   ·三种重力数据的融合处理第74-78页
     ·基于配置结果的自适应融合处理第74-76页
     ·基于观测信号的自适应融合处理第76-78页
   ·渤海湾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的建立第78-83页
   ·本章小节第83-85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85-87页
附录A 本文采用的坐标系统及相关常数第87-88页
附录B 频域中常用的概念及定义第88-89页
附录C 一些特殊矩阵的定义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第93-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字线划图三维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基于GIS的“数字园林”系统设计与实现--苏州市作为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