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清前期(1616~1840年)论文

清代乌鲁木齐城市兴起与演变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序言第7-12页
一、古代乌鲁木齐历史溯源第12-16页
 (一) 乌鲁木齐地名的来历与含义第12-13页
 (二) 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第13-14页
 (三) 古代乌鲁木齐居民溯源第14-16页
二、清代中叶乌鲁木齐城市的兴建第16-29页
 (一) 乾嘉年间修建乌鲁木齐城市的原因第16-19页
  1、战略地位第16-18页
  2、驻军的需要第18页
  3、与哈萨克商业贸易的需要第18-19页
 (二) 乾嘉年间乌鲁木齐城市的修建过程第19-25页
  1、迪化城的修建第19-21页
  2、巩宁城(老满城)的修建第21-25页
 (三) 乾嘉年间乌鲁木齐城市居民的经济生活第25-28页
  1、乌鲁木齐城市人口第25-26页
  2、乌鲁木齐屯田第26-27页
  3、乌鲁木齐城区的商业情况第27-28页
 (四) 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2)的乌鲁木齐城市第28-29页
三、同治年间乌鲁木齐城市发展中的挫折第29-31页
 (一) 乌鲁木齐城市毁坏的原因第29-30页
 (二) 乌鲁木齐城市毁坏的经过第30-31页
 (三) 乌鲁木齐城市毁坏的影响第31页
四、晚清乌鲁木齐城市的重建与发展第31-42页
 (一) 乌鲁木齐成为省会的原因第31-32页
  1、建省需要有一个政治中心第31-32页
  2、选择乌鲁木齐的原因第32页
 (二) 重新修葺城池第32-34页
  1、新满城的修建第33页
  2、迪化城(汉城)的重建第33页
  3、满汉两城合并(新迪化城)第33-34页
 (三) 建省后至清末迪化城的布局第34-37页
  1、乌鲁木齐城市的中心第34-36页
  2、乌鲁木齐城市的人口和居民区第36-37页
 (四) 清末新政与乌鲁木齐城市的发展第37-42页
  1、军事改革第38-39页
  2、教育事业第39-40页
  3、经济方面的改革第40-42页
五、清代乌鲁木市城市发展演变的特点第42-50页
 (一) 城市规模的变化第42-43页
 (二) 双城制变为一城制第43-45页
 (三) 城市功能的多元化第45-50页
注释第50-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世纪上半叶新疆娼妓问题初探
下一篇:苏联官僚特权阶层产生根源与危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