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祛斑胶囊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研究
缩略语表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一、祖国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 | 第10-18页 |
·古医籍对黄褐斑的命名及症状的描述 | 第10页 |
·历代医籍对黄褐斑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0-11页 |
·历代医籍对黄褐斑治疗的记载 | 第11-13页 |
·现代中医对黄褐斑的认识 | 第13-14页 |
·现代中医对黄褐斑的辩证与治疗 | 第14-18页 |
二、现代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 | 第18-27页 |
·病因病机 | 第18-23页 |
·治疗 | 第23-27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7-37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27-28页 |
·病例来源 | 第27页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7-28页 |
·观察病例纳入标准 | 第28页 |
·观察病例排除标准 | 第2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8-32页 |
·分组 | 第28-29页 |
·一般资料 | 第29页 |
·治疗方法 | 第29-30页 |
·客观指标检验方法 | 第30-31页 |
·疗效判定标准 | 第31页 |
·评分方法和标准 | 第31页 |
·质量控制手段 | 第31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31-32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32-33页 |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第32页 |
·两组皮损总积分情况 | 第32页 |
·两组积分下降指数比较 | 第32-33页 |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部分指标的结果比较 | 第33页 |
四、讨论 | 第33-37页 |
·中药祛斑胶囊治疗黄褐斑的机理 | 第33-35页 |
·黄褐斑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 第35页 |
·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剂型的设立 | 第36-37页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个人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