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7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7-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9页 |
第2章 综述 | 第9-19页 |
·缺血性J 波的定义及其发生机制 | 第11-12页 |
·J 波的特点 | 第12-13页 |
·缺血性J 波的临床意义 | 第13-15页 |
·缺血性J 波在AMI 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 第15页 |
·总结与临床展望 | 第15-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9页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患者入选标准 | 第19-20页 |
·分组及处理 | 第20-21页 |
·观察指标 | 第21-22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2-23页 |
第4章 结果 | 第23-26页 |
·替罗非班对缺血性J 波及J 点和ST 段下移幅值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对比 | 第24-25页 |
·替罗非班对心肌酶的影响 | 第25-26页 |
第5章 讨论 | 第26-2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中文摘要 | 第34-36页 |
ABSTRACT | 第36-38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