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引言 | 第10页 |
·活性染料的来源及危害 | 第10-12页 |
·染料的分类及发色原理 | 第10-11页 |
·活性染料的来源 | 第11页 |
·活性染料的危害 | 第11-12页 |
·厌氧生物降解染料废水的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厌氧生物法对染料废水脱色效果的研究 | 第12-13页 |
·厌氧微生物对活性染料脱色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3-15页 |
·厌氧微生物对染料废水脱色机理的研究 | 第15-18页 |
·Fe~0 法在染料废水中的应用现状 | 第18-20页 |
·Fe~0法在偶氮类染料废水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Fe~0法在蒽醌型染料废水中的应用 | 第20页 |
·Fe~0-厌氧微生物联合体系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Fe~0-厌氧微生物联合体系处理效果的研究 | 第21-22页 |
·Fe~0-厌氧微生物联合体系处理机理研究 | 第22-23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3-25页 |
·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2章 厌氧污泥的驯化及降解性能 | 第25-33页 |
·引言 | 第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8页 |
·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2页 |
·污泥驯化过程中的降解特性 | 第29-31页 |
·驯化污泥对不同染料的脱色效果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Fe~0-厌氧微生物体系处理活性艳红X-38 | 第33-43页 |
·引言 | 第33-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0页 |
·不同体系对X-38 脱色效果的比较 | 第36页 |
·Fe~0投加量对X-38 脱色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初始pH 值对X-38 脱色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污泥接种量对X-38 脱色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葡萄糖浓度对X-38 脱色率的影响 | 第39页 |
·X-38 初始浓度对X-38 脱色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Fe~0-厌氧微生物体系对X-38 脱色动力学分析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Fe~0-厌氧微生物体系处理活性艳蓝X-BR | 第43-54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分析方法 | 第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0页 |
·不同体系对X-BR 脱色效果的比较 | 第45-46页 |
·Fe~0投加量对X-BR 脱色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污泥接种量对X-BR 脱色率的影响 | 第47页 |
·初始pH 值对X-BR 脱色率的影响 | 第47-49页 |
·葡萄糖浓度对X-BR 脱色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X-BR 初始浓度对X-BR 脱色率的影响 | 第50页 |
·Fe~0-厌氧微生物体系对X-BR 脱色动力学分析 | 第50-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Fe~0-厌氧微生物体系降解活性染料的机理初探 | 第54-68页 |
·引言 | 第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试验材料 | 第54页 |
·试验方法 | 第54-55页 |
·分析方法 | 第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66页 |
·Fe~0-厌氧微生物体系对X-38 脱色机理的研究 | 第55-60页 |
·Fe~0-厌氧微生物体系对X-BR 脱色机理的研究 | 第60-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