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出版业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现代出版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 | 第15-23页 |
·现代出版业的涵义与地位 | 第15-19页 |
·现代出版业的涵义 | 第15-17页 |
·现代出版业的作用 | 第17-19页 |
·现代出版业的双重属性 | 第19-21页 |
·文化属性 | 第19-20页 |
·商业属性 | 第20-21页 |
·现代出版业的产业特征 | 第21-23页 |
·文化产业特征 | 第21页 |
·知识密集特征 | 第21页 |
·信息产业特征 | 第21页 |
·资本化特性 | 第21-23页 |
第3章 世界现代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 第23-32页 |
·典型国家出版业的发展 | 第23-24页 |
·美国 | 第23页 |
·英国 | 第23-24页 |
·日本 | 第24页 |
·韩国 | 第24页 |
·典型国家现代出版业的发展模式 | 第24-28页 |
·纸介出版的按需出版模式 | 第24-26页 |
·电子出版的跨媒体出版模式 | 第26-27页 |
·网络出版的个人出版模式 | 第27-28页 |
·启示与借鉴 | 第28-32页 |
·出版产业的集团化 | 第28-29页 |
·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 第29页 |
·快速发行的体系化 | 第29-30页 |
·经营方式的多元化 | 第30页 |
·产业政策的配套性 | 第30-32页 |
第4章 我国现代出版业的发展现状 | 第32-45页 |
·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历程和阶段 | 第32-35页 |
·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 | 第32-33页 |
·新中国成立后出版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33-35页 |
·我国出版业的现状特征 | 第35-37页 |
·规模与效益平衡失调 | 第35页 |
·同社出版物过度多样化 | 第35-36页 |
·发行渠道缺乏创新 | 第36页 |
·政府与集团关系不明朗 | 第36-37页 |
·多元化发展障碍重重 | 第37页 |
·我国出版业的SWOT分析 | 第37-45页 |
·优势 | 第37-38页 |
·劣势 | 第38-40页 |
·机遇 | 第40-42页 |
·威胁 | 第42-45页 |
第5章 我国现代出版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 第45-53页 |
·按需出版模式 | 第45-48页 |
·我国按需出版的发展现状 | 第45-46页 |
·我国按需出版的发展前景 | 第46页 |
·我国发展按需出版模式的方法 | 第46-48页 |
·跨媒体出版模式 | 第48-50页 |
·我国跨媒体出版的发展现状 | 第48-49页 |
·我国跨媒体出版的发展前景 | 第49页 |
·我国发展跨媒体出版模式的途径 | 第49-50页 |
·个人出版模式 | 第50-53页 |
·我国个人出版的发展现状 | 第50-51页 |
·我国个人出版的发展前景 | 第51页 |
·我国发展个人出版模式的对策 | 第51-53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53-55页 |
·全文总结 | 第53-54页 |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