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河湖泉水与济南城市发展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一、选题的缘由 | 第11页 |
二、研究范围 | 第11-12页 |
三、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第12-14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五、思路及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东平陵城、历城的兴起与周边水环境 | 第16-24页 |
第一节 东平陵城的兴衰 | 第16-19页 |
一、东平陵城 | 第16-18页 |
二、东平陵城的衰落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历城的兴起与其周围水环境 | 第19-22页 |
一、三齐都要,水陆四通——历城的选址 | 第19-20页 |
二、泺水与历水 | 第20-21页 |
三、县城的扩展演变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早期的园林景观 | 第22-24页 |
一、《水经注》记载的几处景观 | 第22-23页 |
二、《酉阳杂俎》记载的几处景观 | 第23页 |
三、寺庙景观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唐宋齐州城的扩建与水环境的变化 | 第24-36页 |
第一节 唐宋齐州城的扩建 | 第24-25页 |
一、唐代改筑齐州城 | 第24-25页 |
二、城内大明湖的形成 | 第25页 |
三、北宋齐州城的继续扩大 | 第25页 |
第二节 城市水环境及与城市发展的互动 | 第25-30页 |
一、水环境概况 | 第25-29页 |
二、水环境与城市发展的互动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园林景观建设的蓬勃发展 | 第30-36页 |
一、唐代济南三亭 | 第30-31页 |
二、宋代园林建设的繁荣发展 | 第31-34页 |
三、唐宋济南城寺观园林的发展 | 第34-36页 |
第三章 金元济南城市发展与水环境的关系 | 第36-42页 |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水环境的变迁 | 第36-39页 |
一、济南城的破坏与发展 | 第36-37页 |
二、水环境的变迁 | 第37-39页 |
第二节 私家园林的繁荣发展 | 第39-42页 |
一、私园风靡济南城 | 第39-40页 |
二、西、北郊的园林景观 | 第40-41页 |
三、寺观园林的发展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明清济南城市、园林布局及其与水环境的互动 | 第42-65页 |
第一节 明清山东省会——重修后的济南城 | 第42-45页 |
一、重修济南城 | 第42-43页 |
二、主要城防设施 | 第43-44页 |
三、城市地位重要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城市布局及特征 | 第45-50页 |
一、城市布局概况 | 第45-49页 |
二、城市布局的主要特征 | 第49-50页 |
第三节 水环境的新变化 | 第50-54页 |
一、四大泉群形成 | 第50-53页 |
二、大明湖面积缩小 | 第53-54页 |
三、护城河水系的形成 | 第54页 |
第四节 城市建设与水环境的关系 | 第54-58页 |
一、桥梁及蓄水闸的修建 | 第55-57页 |
二、挑挖护城河 | 第57-58页 |
三、浚治大、小清河 | 第58页 |
第五节 园林发展特点 | 第58-65页 |
一、西郊园林景观 | 第58-61页 |
二、北郊园林景观 | 第61-63页 |
三、城内及东、南郊 | 第63-64页 |
四、寺观园林景区 | 第64-65页 |
总结 | 第65-68页 |
一、水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第65-66页 |
二、城市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 | 第66-67页 |
三、城市发展与水环境互动关系特点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