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胶原、明胶和胶原蛋白的特性 | 第13-16页 |
·胶原、明胶和胶原蛋白的异同 | 第13页 |
·胶原的结构及类型 | 第13-14页 |
·胶原蛋白的应用概况 | 第14-16页 |
·胶原活性多肽的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胶原多肽的一般性质 | 第16页 |
·胶原多肽的制备工艺 | 第16-17页 |
·胶原多肽的保健功能 | 第17-21页 |
·本论文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低分子胶原多肽制备工艺的研究 | 第22-40页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6页 |
·明胶成分的测定 | 第22页 |
·明胶等电点的测定 | 第22-23页 |
·蛋白酶活力测定 | 第23-24页 |
·多肽得率的测定 | 第24-25页 |
·水解度的测定 | 第25页 |
·凝胶层析法测定分子量 | 第25页 |
·胶原多肽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 第25-26页 |
·明胶的酶解工艺路线与方案 | 第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8页 |
·明胶的营养成分 | 第26页 |
·明胶的等电点 | 第26-27页 |
·明胶水解用酶的确定 | 第27-30页 |
·2709碱性蛋白酶最佳水解条件的研究 | 第30-32页 |
·中性蛋白酶最佳水解条件的研究 | 第32-34页 |
·酸性蛋白酶三次酶解最佳条件的确定 | 第34-37页 |
·胶原多肽的分子量分布 | 第37页 |
·胶原多肽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胶原多肽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 第40-52页 |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主要试剂 | 第41页 |
·主要仪器 | 第41页 |
·体外抗氧化研究 | 第41-42页 |
·DPPH·分析方法 | 第41-42页 |
·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42页 |
·DPPH·半清除浓度的计算和清除自由基能力的评价方法 | 第42页 |
·体内抗氧化研究 | 第42-46页 |
·实验动物的分组及造型 | 第42-43页 |
·脏器指数的计算 | 第43页 |
·肝组织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43页 |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测定 | 第43-45页 |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第45页 |
·肝脏中脂褐质(LF)含量测定 | 第45-46页 |
·统计分析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胶原多肽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 | 第46页 |
·胶原多肽清除羟自由基(·OH)的能力 | 第46-47页 |
·小鼠衰老状况的分析 | 第47页 |
·小鼠体重变化分析 | 第47-48页 |
·胶原多肽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 第48-49页 |
·胶原多肽对血清和肝脏MDA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胶原多肽对血清和肝脏GSH-Px活性的影响 | 第50页 |
·胶原多肽对肝脏LF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低分子量胶原多肽的美容抗皱作用研究 | 第52-62页 |
·实验材料 | 第53页 |
·实验动物 | 第53页 |
·主要试剂 | 第53页 |
·主要仪器 | 第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3-57页 |
·透皮吸收机理 | 第53-54页 |
·胶原多肽护肤品的配方及制备工艺 | 第54页 |
·动物分组和饲养 | 第54页 |
·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的建立 | 第54-55页 |
·小鼠皮肤涂抹给药 | 第55页 |
·皮肤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55-56页 |
·皮肤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的测定 | 第56-57页 |
·皮肤组织重量变化的测定 | 第57页 |
·统计分析 | 第5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7-60页 |
·小鼠皮肤衰老状况的观察分析 | 第57-59页 |
·胶原多肽对皮肤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59页 |
·胶原多肽对皮肤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胶原多肽对皮肤组织重量变化的影响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9-70页 |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