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6页 |
缩略词表 | 第16-17页 |
前言 | 第17-19页 |
第一章 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研究 | 第19-43页 |
1 湖北麦冬种植历史及规模 | 第19-21页 |
·湖北麦冬药材溯源 | 第19-20页 |
·我国麦冬类药源分布及主要产区 | 第20页 |
·湖北麦冬药材资源消长及产销分析 | 第20-21页 |
2 湖北麦冬产地生态环境 | 第21-24页 |
·湖北麦冬药材种植地点选择的依据 | 第22-23页 |
·湖北麦冬药材种植地点选择的标准 | 第23-24页 |
3 湖北麦冬物种来源及鉴定 | 第24-25页 |
4 湖北麦冬良种繁育 | 第25-27页 |
·建立良种选育田 | 第25-26页 |
·制定湖北麦冬种苗质量标准 | 第26-27页 |
5 湖北麦冬适宜采收期及确定依据 | 第27-29页 |
·采收时间 | 第27-28页 |
·适宜采收期研究 | 第28-29页 |
·讨论 | 第29页 |
6 湖北麦冬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 | 第29-31页 |
·主要病虫害种类 | 第29页 |
·发生与为害特点 | 第29-30页 |
·防治原则 | 第30页 |
·防治方法 | 第30-31页 |
7 湖北麦冬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 | 第31-42页 |
·范围 | 第31页 |
·引用标准 | 第31-32页 |
·产地自然条件 | 第32-33页 |
·物种和繁殖材料 | 第33页 |
·栽培及管理 | 第33-36页 |
·收获与产地加工 | 第36-38页 |
·药材商品规格 | 第38页 |
·药材质量标准 | 第38-40页 |
·包装、运输与贮藏 | 第40页 |
·人员与设备 | 第40-41页 |
·文件管理 | 第41-42页 |
8 湖北麦冬药材种植流程图及关键技术控制点 | 第42-43页 |
第二章 湖北麦冬企业质量标准研究 | 第43-51页 |
1 湖北麦冬企业质量标准 | 第43-44页 |
2 湖北麦冬企业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第44-51页 |
·药材名称释义 | 第44-45页 |
·来源及物种鉴定 | 第45页 |
·药材性状描述说明 | 第45页 |
·鉴别项目的说明 | 第45页 |
·检查项目的研究 | 第45-50页 |
·关于湖北麦冬中麦冬多糖的含量测定末纳入企业质量标准中的说明 | 第50-51页 |
第三章 湖北麦冬提取物的制备及其降血糖作用研究 | 第51-61页 |
1 湖北麦冬不同提取物的制备 | 第51-56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1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51-55页 |
·讨论 | 第55-56页 |
2 湖北麦冬不同提取物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 第56-61页 |
·实验材料 | 第56页 |
·实验方法和结果 | 第56-60页 |
·讨论 | 第60-61页 |
第四章 湖北麦冬和其他麦冬类植物的ISSR鉴别研究 | 第61-75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61-63页 |
·实验材料 | 第61-62页 |
·仪器设备 | 第62-6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3-65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 | 第63-64页 |
·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64-65页 |
·引物筛选 | 第65页 |
·ISSR-PCR及电泳检测成像 | 第65页 |
·数据分析和系统发生树的构建 | 第6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5-72页 |
·总DNA提取 | 第65-66页 |
·PCR反应体系正交优化结果分析 | 第66页 |
·样品PCR扩增条件和循环参数 | 第66-67页 |
·引物筛选结果 | 第67页 |
·ISSR-PCR扩增产物电泳结果 | 第67-71页 |
·UPGMA聚类系统树 | 第71-72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72-75页 |
·本实验进行了PCR扩增的方法学研究 | 第72-73页 |
·进行有效引物筛选并进行聚类和相似系数分析 | 第73页 |
·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优点 | 第73页 |
·正交法在PCR反应条件优化中的应用 | 第73-74页 |
·实验的稳定性 | 第74-75页 |
讨论 | 第75-79页 |
结语 | 第79-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附录 | 第85-101页 |
1.综述--湖北麦冬研究概况和进展 | 第85-99页 |
2.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