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11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页 |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土地使用权流转概述 | 第15-18页 |
·土地流转问题的时代背景及与新农村建设关系 | 第15页 |
·土地流转的相关概念及本文研究范围界定 | 第15-18页 |
·农村土地 | 第15-16页 |
·土地制度 | 第16页 |
·土地产权 | 第16-17页 |
·土地流转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建国后中国土地制度的变迁及现状 | 第18-21页 |
·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 第18-19页 |
·第一个时期:1950 年起,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的私有土地 | 第18页 |
·第二个时期:50 年代中期到70 年代末,人民公社的土地集体所有制 | 第18-19页 |
·第三个时期:1979 年起,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19页 |
·第四个时期:2003 年3 月,土地流转进入市场化阶段 | 第19页 |
·现阶段土地经营制度下的土地利用现状 | 第19-21页 |
第四章 现阶段我国实行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形式 | 第21-37页 |
·现阶段我国实行土地流转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 第21页 |
·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需要 | 第21-22页 |
·改变城乡社会经济二元体制的需要 | 第22页 |
·农民增收及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就业压力的需要 | 第22-23页 |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的需要 | 第23页 |
·我国土地流转模式评析 | 第23-27页 |
·互换 | 第23页 |
·转让 | 第23-24页 |
·反租倒包 | 第24页 |
·抵押 | 第24页 |
·拍卖 | 第24-25页 |
·股田制 | 第25页 |
·股份合作制 | 第25-26页 |
·土地的委托经营 | 第26-27页 |
·国外土地流转的实践 | 第27-30页 |
·国外土地流转实践 | 第27-29页 |
·国外农地制度改革的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9-30页 |
·我国区域土地流转模式设想及实践 | 第30-37页 |
·东南部经济发达区土地流转模式 | 第31-32页 |
·中部经济欠发达区土地流转模式 | 第32-34页 |
·西部经济贫困区土地流转模式 | 第34-36页 |
·土地流转模式总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现阶段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及对策 | 第37-47页 |
·现阶段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 | 第37-39页 |
·虚化的土地流转利益主体难以真正实现土地流转利益的切实归属 | 第37页 |
·相关法律规定模糊,不能很好规范土地流转进行 | 第37-38页 |
·农村土地流转形式随意化,加剧冲突的产生,影响农业持续发展 | 第38页 |
·土地流转的配套联动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土地流转主体的积极性 | 第38-39页 |
·收入结构的单一化是土地流转的内在阻碍因素 | 第39页 |
·本文拟提出的对策 | 第39-47页 |
·土地流转中应坚持的原则 | 第39-41页 |
·完善土地流转的政策和法规 | 第41-42页 |
·切实加强基层政府和村委会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 | 第42-43页 |
·发挥农民创新意识,尊重其自主性,完善农民话语权的实现 | 第43-44页 |
·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非营利性中介组织 | 第44页 |
·完善土地流转的相关配套制度 | 第44-4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