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PCV-2山东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ORF2基因的原核表达

中文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引言第14-15页
1 PCV 的分类地位第15页
2 病原学特征第15-18页
   ·PCV 的理化特征第15-16页
   ·PCV的细胞培养特征第16页
   ·病毒基因组结构第16-17页
   ·病毒的编码蛋白第17-18页
     ·Rep 蛋白第17页
     ·Cap 蛋白第17-18页
3 流行病学第18-23页
   ·猪圆环病毒的流行情况第18-20页
   ·病毒传播方式及途径第20-21页
   ·致病机理第21-23页
4 与 PCV-2 有关的疾病第23-26页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第23-24页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第24页
   ·A2 型先天性震颤第24-25页
   ·繁殖障碍第25页
   ·猪增生性和坏死性肺炎第25页
   ·猪呼吸道病复合征第25-26页
5 检测方法第26-32页
   ·PCV 的检测第26-30页
     ·病毒分离及电镜观察第26页
     ·病毒抗原的检测第26-28页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第26-27页
       ·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第27页
       ·核酸探针及原位杂交(Nucleic acid probe 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ISH)第27-28页
     ·基因组检测第28-30页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诊断技术第28-30页
         ·常规 PCR第28页
         ·多重 PCR(Multiplex PCR)第28-29页
         ·巢式 PCR(Nested-PCR)第29页
         ·竞争 PCR(Competitive PCR, c-PCR)第29页
         ·PCR 产物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方法第29-30页
         ·实时 PCR(Real time PCR)第30页
   ·病毒抗体的检测第30-32页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第30页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实验第30-31页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第31-32页
       ·竞争ELISA 法第31页
       ·间接ELISA 方法第31-32页
       ·抗原捕获 ELISA第32页
6 PCV-2 的防制第32-33页
7 PCV 感染性克隆的研究进展第33-35页
8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35-36页
实验一 猪圆环病毒 2 型 SDZQ-1 株全基因组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第36-4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7-42页
   ·材料第37页
     ·病料第37页
     ·试剂第37页
     ·仪器第37页
   ·方法第37-42页
     ·引物第37页
     ·样品总 DNA 的提取第37-38页
     ·PCV-2 核酸片断的扩增第38页
     ·PCV-2 扩增产物的检测第38页
     ·PCR 产物的克隆与序列测定第38-42页
       ·PCR 产物的回收与纯化第38-39页
       ·PCR 产物的联接第39页
       ·TG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9-40页
       ·连接产物的转化第40页
       ·质粒 DNA 的提取第40-41页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第41页
       ·重组质粒的 PCR 鉴定第41页
       ·PCV2 序列分析及进化分析第41-42页
 2 结果第42-46页
   ·PCV-2 核酸片段扩增结果第42页
   ·PCR 产物的克隆与重组质粒的鉴定第42-43页
   ·PCV-2 分离株的序列测定及分析第43-45页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第43-44页
     ·PCV-2 分离毒株系统进化树分析第44-45页
   ·PCV-2 的ORF1 核苷酸序列及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第45-46页
   ·PCV2 的 ORF2 核苷酸序列及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第46页
 3 讨论第46-49页
   ·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第46-47页
   ·ORFs 基因及其蛋白的分析第47-49页
实验二 猪圆环病毒2 型双拷贝感染性克隆的构建第49-65页
 1 实验材料第50页
   ·基因工程载体、菌株第50页
   ·分子生物学试剂第50页
   ·主要仪器第50页
 2 实验方法第50-61页
   ·引物设计第50-51页
   ·实验设计第51页
   ·猪圆环病毒单拷贝克隆pTPCV2-EcoRΙ质粒和pUCPCV2-HindⅢ+EcoRΙ质粒的构建第51-55页
     ·DNA 模板的制备第51-52页
     ·猪圆环病毒SDZQ-1 株全基因序列的扩增第52-53页
     ·PCV-2 单拷贝克隆 pUCPCV2-Hind Ⅲ +EcoRΙ 质粒构建第53-54页
       ·pUC19 质粒的制备第53页
       ·PCV2 全基因序列 P1P2 和pUC19 质粒酶切及回收第53-54页
       ·PCV2 SDZQ-1 株全基因P1P2 序列和pUC19 载体的联接第54页
       ·连接产物转化E.coli TG1第54页
       ·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 ONA 鉴定连接产物第54页
       ·重组质粒的 PCR 与酶切鉴定第54页
       ·pUCPCV2-HindⅢ+EcoRΙ质粒序列测定第54页
     ·单拷贝克隆pTPCV2-EcoRΙ质粒的构建第54-55页
       ·PCV2 SDZQ-1株全基因P1P3序列和pMD18-T Simple Vector 载体的联接第54-55页
       ·连接产物转化 E.coli TG1第55页
       ·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 ONA 鉴定连接产物第55页
       ·重组质粒的PCR 与酶切鉴定第55页
   ·猪圆环病毒2型双拷贝传染性克隆pUC2PCV2质粒的构建第55-58页
     ·pUCPCV2-HindⅢ+EcoR Ι质粒和pUCPCV2-HindⅢ+EcoRΙ质粒的制备第55页
     ·pUCPCV2-Hind Ⅲ+EcoRΙ质粒和pUCPCV2-HindⅢ+EcoRΙ质粒的酶切及回收第55-56页
     ·pUCPCV2-Hind Ⅲ+EcoRΙ质粒割胶回收产物的去磷酸化第56页
     ·pUCPCV2-HindⅢ+EcoRΙ质粒载体与 SDZQ-1 株全基因 P1P3序列的联接第56-57页
     ·连接产物转化 E.coli TG1第57页
     ·阳性质粒的签定第57-58页
       ·菌体 PCR第57-58页
       ·重组质粒酶切签定第58页
       ·重组质粒序列测定第58页
   ·重组质粒pUC2PCV2的大量提取第58-59页
   ·转染第59-60页
   ·PCR 检测第60页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EA)第60-61页
   ·病毒全基因组克隆测序第6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1-63页
   ·PCV25DZQ-1 株的全基因序列 PCR 扩增第61页
   ·重组质粒的 PCR 以及酶切签定第61-62页
   ·质粒 pUC2PCV2 的转染第62页
   ·IFA 结果第62-63页
   ·第五代细胞病毒全基因组克隆测序第63页
 4 讨论第63-65页
实验三 猪2 型圆环病毒SDZQ-1 株ORF2 基因的原核表达第65-7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6-71页
   ·材料第66页
     ·菌种和质粒第66页
     ·分子生物学试剂第66页
     ·主要仪器第66页
   ·方法第66-71页
     ·目的片段的扩增、纯化与回收第66-67页
       ·引物设计第66页
       ·PCR 扩增 ORF2 基因第66-67页
     ·重组 ORF2 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7-68页
       ·ORF2 基因和原核表达载体 PET-32a 质粒的酶切及回收第67-68页
       ·ORF2 基因和表达载体PET-32a 的联接第68页
       ·连接产物转化E.eoli DH5a第68页
       ·重组质粒的PCR与酶切鉴定第68页
     ·重组融合蛋白PET-32a-ORF2 的诱导表达及检测第68-71页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 BL21-ΔE3 中的表达第68-69页
       ·表达蛋白的SDS-PAGE 检测第69-70页
       ·表达蛋白的Western blot 分析第70-71页
 2 结果第71-73页
   ·PCR 扩增 ORF2 基因电泳结果第71页
   ·重组质粒pET-32a-ORF2 的酶切鉴定第71页
   ·重组质粒pET-32a-ORF2在宿主菌中的诱导表达第71-72页
   ·pET-32a-ORF2 表达产物western blot 鉴定第72-73页
 3 讨论第73-74页
结论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5页
致谢第85-86页
个人简介第86-8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奶牛低酸度酒精阳性分子机理及其与热休克蛋白(HSP70)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牛消化道Ⅰ型肽载体(bPepTI)表达定量与真核表达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