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梅勒的存在主义及其前期小说主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8页 |
绪论 | 第18-49页 |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 | 第19-26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分析 | 第26-49页 |
一、研究之分期 | 第27-32页 |
二、研究之分类 | 第32-35页 |
三、梅勒的存在主义思想研究综论 | 第35-40页 |
四、权力主题研究综论 | 第40-49页 |
第一章 梅勒的存在主义思想 | 第49-86页 |
第一节 “存在主义”辨析 | 第49-60页 |
一、对“存在主义”的误用 | 第49-52页 |
二、存在哲学 | 第52-57页 |
三、存在哲学对人道主义的批评 | 第57-60页 |
第二节 存在主义在美国的影响与传播 | 第60-65页 |
第三节 梅勒存在主义的范本——《白色黑人》解读 | 第65-86页 |
一、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批判 | 第66-72页 |
二、新感性的人格载体 | 第72-76页 |
三、黑人文化特质 | 第76-78页 |
四、犹太文化特质与存在主义上帝观 | 第78-86页 |
第二章 人性 | 第86-112页 |
第一节 生物人 | 第90-96页 |
第二节 荒诞人 | 第96-102页 |
第三节 疯癫与暴虐 | 第102-105页 |
第四节 “草木与幻影” | 第105-112页 |
第三章 极权主义 | 第112-127页 |
第一节 极权主义的政治阴霾 | 第116-122页 |
第二节 极权主义的文化统治 | 第122-124页 |
第三节 极权主义的隐喻表达 | 第124-127页 |
第四章 理性的反抗 | 第127-157页 |
第一节 以死亡拷问存在的意义 | 第131-135页 |
第二节 以思辨代替行动的反抗 | 第135-142页 |
第三节 对极权主义的双重态度 | 第142-150页 |
第四节 自由主义者的失败抵抗 | 第150-157页 |
第五章 非理性的反抗 | 第157-190页 |
第一节 摇篮中的“超人” | 第160-164页 |
第二节 对“超人”的呼唤 | 第164-169页 |
第三节 第一个“希波斯特” | 第169-177页 |
第四节 神秘主义的精神重生 | 第177-190页 |
结语 | 第190-196页 |
一、人性的深度表达 | 第190-191页 |
二、新感性的实践价值 | 第191-196页 |
参考文献 | 第196-202页 |
致谢 | 第202-20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203-20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