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庄子旅游思想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1.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2.概念界定:旅游、旅游思想 | 第10-12页 |
一.旅游活动:旅游思想的基础 | 第12-21页 |
1.孔子的旅游活动 | 第12-16页 |
(1) 孔子生平与游历 | 第12-13页 |
(2) 孔子旅游活动的特点 | 第13-16页 |
2.庄子的旅游活动 | 第16-21页 |
(1) 庄子游踪 | 第16页 |
(2) 《庄子》"游"的层次分析 | 第16-21页 |
二.旅游动机:生活世界与旅游世界 | 第21-36页 |
1.生活世界与旅游世界 | 第21-26页 |
(1) 生活世界的内涵 | 第21-24页 |
(2) 旅游世界理论 | 第24-25页 |
(3) 生活世界与旅游世界的联系与区别 | 第25-26页 |
2.旅游世界的建构与本真生活世界的回归 | 第26-36页 |
(1) 孔子——旅游世界作为生活世界的一部分 | 第27-28页 |
(2) 庄子——旅游世界与生活世界由对立到统一 | 第28-35页 |
(3) 孔子、庄子旅游世界的异同 | 第35-36页 |
三.旅游的历程:体验之流 | 第36-56页 |
1.旅游体验的方式 | 第36-40页 |
(1) 以身"体"之——旅游体验的外在方式 | 第36-39页 |
(2) 以心"验"之——旅游体验的情感渗透 | 第39-40页 |
2.旅游体验的过程 | 第40-47页 |
(1) 孔子、庄子旅游体验的发生结构 | 第40-45页 |
(2) 孔子、庄子旅游体验的个案分析 | 第45-47页 |
3.旅游体验的归宿 | 第47-50页 |
(1) 美 | 第48-49页 |
(2) 乐 | 第49-50页 |
4.旅游体验的特质 | 第50-56页 |
(1) 认知-遁世-补偿 | 第50-51页 |
(2) 中和-自由-闲适 | 第51-54页 |
(3) 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和谐 | 第54-56页 |
四.旅游意义:圣人、神人与凡人之间 | 第56-66页 |
1.孔子之游:圣人的情怀 | 第56-58页 |
(1) 圣人的情怀 | 第56页 |
(2) 游与德 | 第56-58页 |
2.庄子之游:神性的存在 | 第58-61页 |
(1) 神性的存在 | 第58-59页 |
(2) 游与道 | 第59-61页 |
3.人性的回归 | 第61-66页 |
(1) 旅游与情感宣泄 | 第62-63页 |
(2) 旅游与身心塑造 | 第63-65页 |
(2) 旅游与发展创造 | 第65-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