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8页 |
1 蝴蝶兰的生物学特性 | 第9页 |
2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外植体的选择 | 第10页 |
·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 第10-11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 | 第11页 |
·培养基添加物在蝴蝶兰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继代培养过程中褐化的防治 | 第12页 |
·生根壮苗方法 | 第12-13页 |
3 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体细胞胚胎的定义 | 第13页 |
·体胚发生方式 | 第13页 |
·体胚的起源 | 第13-14页 |
·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历史 | 第14-15页 |
·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蝴蝶兰种胚无菌苗培养 | 第18-21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页 |
2 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种子不同发育程度萌发试验 | 第18页 |
·萌发培养基选择 | 第18-19页 |
·壮苗及生根培养 | 第1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9-20页 |
·种子不同发育程度的萌发力比较 | 第19-20页 |
·不同培养基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0页 |
·壮苗生根 | 第20页 |
4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蝴蝶兰丛生芽快繁体系的研究 | 第21-31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 试验设计 | 第21-24页 |
·外植体消毒灭菌 | 第21页 |
·花梗苗的诱导 | 第21-22页 |
·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 第21页 |
·细胞分裂素6-BA浓度、蔗糖浓度以及PH值对花梗腋芽诱导的影响 | 第21-22页 |
·不同花梗部位腋芽诱导萌发 | 第22页 |
·丛生芽诱导 | 第22-23页 |
·不同浓度6-BA和NAA组合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 第22页 |
·增殖过程中褐化现象的防治 | 第22-23页 |
·生根培养 | 第23页 |
·激素种类及浓度选择 | 第23页 |
·不同添加物对生根的影响 | 第23页 |
·炼苗、移栽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0页 |
·外植体最佳消毒方法的确定 | 第24-25页 |
·花梗腋芽诱导 | 第25-27页 |
·基本培养基的确定 | 第25页 |
·不同激素浓度、蔗糖浓度及PH值对腋芽诱导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不同花梗部位萌芽率差异比较 | 第26-27页 |
·丛生芽诱导 | 第27-28页 |
·细胞分裂素6-BA和生长素NAA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 第27-28页 |
·褐化现象的防治 | 第28页 |
·生根培养 | 第28-30页 |
·最佳激素种类及浓度的确定 | 第28-29页 |
·不同添加物对生根的影响 | 第29-30页 |
·瓶苗移栽 | 第30页 |
4 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蝴蝶兰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 | 第31-42页 |
1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2 试验设计 | 第31-33页 |
·体细胞胚胎的诱导 | 第31页 |
·体细胞胚胎的鉴定 | 第31-33页 |
·石蜡切片的制作 | 第31-32页 |
·体细胞胚超微结构的观察研究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1页 |
·体胚的诱导 | 第33-34页 |
·TDZ对体胚发生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6-BA和NAA组合对体胚发生率的影响 | 第34页 |
·体胚发生的外部形态特征变化 | 第34-36页 |
·胚性愈伤组织形态特征变化 | 第34-35页 |
·胚状体发生的形态特征变化 | 第35-36页 |
·体胚发生的组织细胞学观察 | 第36-41页 |
·体胚发生过程中胚性愈伤组织细胞学观察 | 第36-39页 |
·胚状体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学观察 | 第39-41页 |
4 小结 | 第41-42页 |
·植物激素对体胚的影响 | 第41页 |
·体胚发生方式 | 第41页 |
·体胚发生的细胞学观察结果 | 第41页 |
·体胚起源与生殖隔离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2-46页 |
1 结论 | 第42页 |
·蝴蝶兰种胚无菌苗培养 | 第42页 |
·丛生芽快繁技术 | 第42页 |
·体细胞胚胎发生 | 第42页 |
2 讨论 | 第42-45页 |
·种胚无菌培养成苗 | 第42-43页 |
·丛生芽快繁技术 | 第43-44页 |
·体胚发生 | 第44-45页 |
·激素对体胚发生的影响 | 第44页 |
·不同外植体对体胚发生的影响 | 第44-45页 |
·体胚的同步性问题 | 第45页 |
·体胚发生方式 | 第45页 |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图 | 第49-53页 |
详细摘要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