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5页 |
·城乡结合部 | 第11-12页 |
·生态环境 | 第12-13页 |
·治理 | 第13-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城市化的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治理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框架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2 我国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现状 | 第20-42页 |
·个案介绍 | 第20-25页 |
·温州市简介 | 第20-21页 |
·瓯海区概况 | 第21-23页 |
·梧田街道的过去与现在 | 第23-25页 |
·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现状 | 第25-31页 |
·资源短缺 | 第25-27页 |
·生态破坏 | 第27-28页 |
·环境污染 | 第28-31页 |
·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污染源分析 | 第31-36页 |
·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污染源 | 第31-34页 |
·生态环境污染源的比较 | 第34-36页 |
·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 第36-42页 |
·社会文化因素 | 第36-39页 |
·社会结构因素 | 第39-40页 |
·经济因素 | 第40-42页 |
3 当前我国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治理困境 | 第42-56页 |
·作为“谋利型经营者”的政府失灵 | 第42-45页 |
·环保机构缺位 | 第43页 |
·环保立法滞后 | 第43-44页 |
·运动式治理 | 第44-45页 |
·环境执法不力,监管弱化 | 第45页 |
·作为“经济人”的企业与政府、居民的多重博弈 | 第45-48页 |
·利润最大化的行动逻辑 | 第45-46页 |
·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博弈 | 第46-47页 |
·企业与当地居民的博弈 | 第47-48页 |
·城乡结合部居民的集体“失语” | 第48-51页 |
·对环境治理漠不关心的原住民 | 第48页 |
·作为“边缘人”的流动人口 | 第48-49页 |
·城乡结合部居民信任危机 | 第49-51页 |
·环境NGO生存困境与志愿失灵 | 第51-56页 |
·环保NGO在成长 | 第51-52页 |
·环保NGO生存困境 | 第52-54页 |
·环保NGO志愿失灵 | 第54-56页 |
4 整合与互动:我国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选择 | 第56-63页 |
·加快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立法,建立健全环境监控体系 | 第56-57页 |
·加大城乡结合部环保投入,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 第57-59页 |
·做好环境规划,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 第59-60页 |
·大力扶持环保NGO,鼓励环保产业发展 | 第60-61页 |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 第61-63页 |
5 结论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