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2页 |
一、研究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的现实意义 | 第8页 |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三、本文研究对象、方法、路径 | 第11-12页 |
第一章 证券投资基金制度的基本法理 | 第12-19页 |
第一节 证券投资基金的界定 | 第12-14页 |
一、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的立法解释和学界观点 | 第12页 |
二、国外法律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立法解释 | 第12-13页 |
三、证券投资基金定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证券投资基金的功能 | 第14-16页 |
一、专业化理财功能 | 第14-15页 |
二、降低交易成本功能 | 第15页 |
三、风险管理功能 | 第15-16页 |
第三节 证券投资基金基本法律关系 | 第16-19页 |
一、信托法律关系 | 第16-17页 |
二、委托代理法律关系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投资基金制度源流考察 | 第19-22页 |
第一节 国外投资基金制度源流考察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中国投资基金制度源流考察 | 第20-22页 |
第三章 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形态分析 | 第22-30页 |
第一节 信托(契约)制投资基金分析 | 第22-24页 |
一、法律结构 | 第22-23页 |
二、法律特征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公司制投资基金分析 | 第24-27页 |
一、法律结构 | 第24-26页 |
二、法律特征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有限合伙制投资基金分析 | 第27-29页 |
一、法律结构 | 第27-28页 |
二、法律特征 | 第28-29页 |
第四节 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形态得失比较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投资基金内部治理制度 | 第30-36页 |
第一节 投资基金管理人制度分析 | 第30-32页 |
一、主体资格 | 第30页 |
二、信赖义务 | 第30-32页 |
第二节 投资基金托管人制度分析 | 第32-34页 |
一、法律地位 | 第32页 |
二、准入资格 | 第32-33页 |
三、独立性原则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投资基金委托人制度分析 | 第34-36页 |
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性质 | 第34页 |
二、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效率 | 第34-36页 |
第五章 投资基金监管制度比较研究 | 第36-40页 |
第一节 美国司法监管模式 | 第36-37页 |
第二节 英国行业自律监管模式 | 第37页 |
第三节 日本行政监管模式 | 第37-38页 |
第四节 比较与借鉴 | 第38-40页 |
第六章 完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40-47页 |
第一节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40-42页 |
一、法律概念与地位规定缺位 | 第40页 |
二、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 第40-41页 |
三、成因分析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投资基金组织模式的完善 | 第42-43页 |
一、理论依据 | 第42页 |
二、投资基金合作社模式的制度优势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投资基金监管模式的完善 | 第43-47页 |
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制度的改进 | 第43-44页 |
二、行业自律模式的重建 | 第44-45页 |
三、私募基金监管的立法补缺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