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前言 | 第8-21页 |
| ·盐地碱蓬的概述 | 第8-10页 |
| ·盐地碱蓬的形态与分布 | 第8页 |
| ·盐地碱蓬的营养成分 | 第8-9页 |
| ·盐地碱蓬的生长习性性 | 第9页 |
| ·盐地碱蓬的抗逆性 | 第9页 |
| ·盐地碱蓬的抗氧化性 | 第9-10页 |
| ·氧自由基与天然抗氧化剂 | 第10-12页 |
| ·自由基与活性氧 | 第10页 |
| ·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意义 | 第10-11页 |
| ·天然抗氧化剂的来源 | 第11页 |
| ·抗氧化作用机理 | 第11-12页 |
| ·黄酮类物质的概述 | 第12-14页 |
| ·黄酮类化合物的定义 | 第12页 |
|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 | 第12页 |
|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 第12-13页 |
| ·黄酮类化合物的营养学功能 | 第13-14页 |
| ·黄酮的提取方法 | 第14-15页 |
| ·溶剂法 | 第14页 |
| ·微波法 | 第14-15页 |
| ·酶解法 | 第15页 |
|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第15页 |
| ·双水相萃取分离法 | 第15页 |
| ·超声波提取法 | 第15页 |
| ·黄酮类物质的检测方法 | 第15-17页 |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15-16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6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 | 第16页 |
| ·气相色谱法 | 第16页 |
| ·毛细管电泳法 | 第16-17页 |
| ·盐地碱蓬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辐射功能 | 第17-19页 |
|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辐射功效 | 第17-18页 |
| ·盐地碱蓬基因工程研展 | 第18页 |
| ·盐地碱蓬黄酮类化合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40页 |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1-23页 |
| ·实验原料 | 第21页 |
| ·仪器设备 | 第21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21-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40页 |
| ·盐地碱蓬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 ·不同生长期盐地碱蓬的动态监测 | 第23-24页 |
| ·新鲜盐地碱蓬干燥方法的选择 | 第24页 |
| ·热回流提取盐地碱蓬黄酮的工艺优化实验 | 第24-25页 |
|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盐地碱蓬黄酮的研究 | 第25-27页 |
| ·盐地碱蓬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 第27-28页 |
| ·盐地碱蓬黄酮的体内抗氧化活性评价 | 第28-39页 |
| ·HPLC分离盐地碱蓬黄酮条件的研究 | 第39-40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0-59页 |
|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0页 |
| ·不同生长期盐地碱蓬的动态监测 | 第40-42页 |
| ·盐地碱蓬一年内的颜色变化 | 第40页 |
| ·不同生长期盐地碱蓬黄酮含量的比较 | 第40-41页 |
| ·不同生长期盐地碱蓬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 第41-42页 |
| ·新鲜盐地碱蓬干燥方法的选择 | 第42-43页 |
| ·热回流提取工艺优化实验结果 | 第43-48页 |
| ·单因素实验 | 第43-45页 |
| ·热回流提取法的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5-48页 |
|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盐地碱蓬黄酮的研究 | 第48-52页 |
| ·大孔吸附树脂对盐地碱蓬黄酮的静态吸附实验 | 第48-50页 |
| ·动态吸附实验 | 第50-52页 |
| ·盐地碱蓬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 第52-54页 |
| ·清除超氧阴离子-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52页 |
| ·清除超氧阴离子-化学发光法 | 第52-53页 |
| ·清除羟自由基-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53页 |
| ·清除羟自由基-化学发光法 | 第53-54页 |
| ·清除过氧化氢 | 第54页 |
| ·盐地碱蓬黄酮的体内抗氧化活性评价 | 第54-55页 |
| ·HPLC分离盐地碱蓬黄酮条件的初步研究 | 第55-59页 |
| 4. 结论 | 第59-60页 |
| ·盐地碱蓬最佳采摘期的确定 | 第59页 |
| ·盐地碱蓬黄酮类物质最佳提取条件的确定 | 第59页 |
|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盐地碱蓬黄酮类物质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59页 |
| ·盐地碱蓬黄酮类物质体外抗氧化活性 | 第59页 |
| ·盐地碱蓬黄酮类物质体内抗氧化活性 | 第59页 |
| ·HPLC分离盐地碱蓬黄酮条件的确定 | 第59-60页 |
| 5. 展望 | 第60-61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7. 论文发表情况 | 第65-66页 |
| 8.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