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0 前言 | 第11-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理论分析为主,结合具体实际 | 第15页 |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第15页 |
·比较分析的方法 | 第15-16页 |
·亟需交待的问题 | 第16-18页 |
1 会计计量与公允价值 | 第18-26页 |
·会计计量理论概述 | 第18-23页 |
·会计计量和计量属性的定义 | 第18-19页 |
·几种主要的会计计量属性 | 第19-21页 |
·会计计量目标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 第21-23页 |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概念框架 | 第23-26页 |
2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引入寿险责任准备金计量的必要性 | 第26-37页 |
·寿险责任准备金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与现行精算评估法的比较 | 第27-31页 |
·寿险责任准备金会计处理的特点及其与寿险精算的紧密联系 | 第27-29页 |
·寿险责任准备金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与现行精算评估法的矛盾 | 第29-31页 |
·公允价值引入寿险责任准备金计量的意义 | 第31-37页 |
·公允价值引入寿险责任准备金计量是解决会计错配问题的需要 | 第31-32页 |
·公允价值——寿险责任准备金计量属性的选择 | 第32-37页 |
3 寿险责任准备金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及方法探析 | 第37-48页 |
·JWG 的分层次法估价原则体系及其应用 | 第37-42页 |
·JWG 的分层次法估价原则体系 | 第37-38页 |
·将JWG 的分层次法运用于确定寿险责任准备金的公允价值 | 第38-39页 |
·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运用及相关问题 | 第39-42页 |
·寿险责任准备金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介绍 | 第42-48页 |
·风险调整现值法(RAPV) | 第42-44页 |
·直接风险价值法(DVR) | 第44-45页 |
·两种方法的比较 | 第45-48页 |
4 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寿险责任准备金的相关问题探讨 | 第48-54页 |
·是否反映资信状况 | 第48-51页 |
·支持在寿险责任准备金负债公允价值中反映信用风险的观点 | 第48-49页 |
·反对在寿险责任准备金负债公允价值中反映信用风险的观点 | 第49-51页 |
·寿险责任准备金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下的信息披露 | 第51-52页 |
·加强信息披露,积极推广公允价值计量 | 第51-52页 |
·敏感性分析信息的披露 | 第52页 |
·提升职业素质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