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的依据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8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和数据基础 | 第21-31页 |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21-22页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2-24页 |
·地貌 | 第22-23页 |
·气候 | 第23页 |
·植被 | 第23页 |
·土壤 | 第23-24页 |
·矿产资源 | 第24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4-26页 |
·综合 | 第24页 |
·农业 | 第24-25页 |
·工业 | 第25页 |
·固定资产投资 | 第25-26页 |
·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 第26页 |
·数据基础 | 第26-31页 |
·遥感影像数据简介 | 第26-27页 |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 第27-28页 |
·遥感影像解译过程 | 第28-31页 |
第三章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 第31-43页 |
·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分析 | 第31-35页 |
·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 | 第31-33页 |
·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 | 第33-34页 |
·区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 | 第34页 |
·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 | 第34-35页 |
·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 | 第35-38页 |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 第38-43页 |
第四章 陕北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 第43-57页 |
·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 | 第43-44页 |
·主要景观指数算法及其生态学意义 | 第44-47页 |
·陕北黄土高原景观格局的基本特征 | 第47-57页 |
·陕北黄土高原的景观格局特征 | 第47-48页 |
·以县为单元的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 第48-57页 |
第五章 陕北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预测 | 第57-65页 |
·马尔柯夫预测原理及方法 | 第57-58页 |
·Markov 模型的验证与结果预测 | 第58-61页 |
·Markov 模型验证 | 第58-60页 |
·Markov 的未来土地利用结构预测 | 第60-61页 |
·“退耕还林”政策影响下的 Markov 模型预测 | 第61-65页 |
·退耕还林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 第61-62页 |
·“退耕还林(草)”影响下的Markov 预测 | 第62-65页 |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讨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