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探区义正—吴堡区侏罗系延安组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前言 | 第9-15页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及内容 | 第9-11页 |
三、研究方法与路线 | 第11-12页 |
四、主要工作量 | 第12-13页 |
五、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油田概况 | 第15-28页 |
·地质特征 | 第15-16页 |
·构造特征 | 第16-18页 |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18-24页 |
·划分对比原则 | 第18-23页 |
·划分对比方法 | 第23-24页 |
·各小层岩性及电性特征 | 第24-28页 |
第二章 沉积相 | 第28-44页 |
·沉积环境及沉积相 | 第28页 |
·相分析与相标志 | 第28-33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28-30页 |
·沉积构造 | 第30-31页 |
·古生物标志 | 第31-33页 |
·测井相标志 | 第33页 |
·延安组沉积相类型及砂体展布特征 | 第33-44页 |
·沉积相类型 | 第33-36页 |
·各油层组砂体展布特征 | 第36-44页 |
第三章 储层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 | 第44-51页 |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44-47页 |
·矿物学特征 | 第44-45页 |
·粒度特征 | 第45-46页 |
·结构特点 | 第46-47页 |
·成岩作用 | 第47-51页 |
·成岩阶段的确定 | 第47-48页 |
·主要成岩作用 | 第48-51页 |
第四章 储层物性及综合评价 | 第51-69页 |
·孔隙结构特征 | 第51-54页 |
·孔隙类型 | 第51-52页 |
·孔隙结构特征 | 第52-54页 |
·储层物性及含油性展布特征 | 第54-61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54-55页 |
·物性展布特征 | 第55-61页 |
·孔渗之间关系 | 第61页 |
·储层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61-63页 |
·沉积相对物性的影响 | 第61页 |
·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胶结物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62页 |
·孔隙结构对物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储层非均质性 | 第63-66页 |
·层间非均质性 | 第63-64页 |
·层内非均质性 | 第64-65页 |
·平面非均质性 | 第65-66页 |
·储层综合评价 | 第66-69页 |
·储层评价标准 | 第66页 |
·储层评价结果 | 第66-69页 |
第五章 油藏特征及控制因素 | 第69-78页 |
·油藏特征 | 第69-70页 |
·流体性质 | 第69页 |
·渗流特征 | 第69页 |
·水驱油实验 | 第69-70页 |
·油藏类型及控制因素 | 第70-78页 |
·油藏类型 | 第70-72页 |
·油藏控制因素 | 第72-78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