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力格油田油层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前 言 | 第9-12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第2章 宝力格油田基本概况 | 第12-17页 |
·构造特征 | 第12-13页 |
·巴51 断块构造特征 | 第12页 |
·巴19 断块构造特征 | 第12-13页 |
·巴48 断块构造特征 | 第13页 |
·储层特征 | 第13-17页 |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13-14页 |
·孔隙结构特征 | 第14-15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15-17页 |
第3章 回注水配伍性及结垢预测研究 | 第17-24页 |
·注入水的离子分析 | 第17页 |
·注入水的配伍性研究 | 第17-18页 |
·注入水结垢理论预测 | 第18-22页 |
·CaCO_3结垢机理与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CaCO_3结垢理论预测方法 | 第19-20页 |
·结垢理论预测结果 | 第20-22页 |
·注入水防垢研究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4章 储层岩石敏感性 | 第24-31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24-25页 |
·储层岩石敏感性 | 第25-29页 |
·储层岩石的水敏性 | 第25-26页 |
·储层岩石的盐敏性 | 第26-27页 |
·储层岩石的酸敏性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页 |
·宝力格油田注水井注水压力上升原因分析 | 第29-31页 |
第5章 机杂、含油及细菌对岩心伤害的研究 | 第31-48页 |
·堵塞来源及机理 | 第32-33页 |
·注水中悬浮物对储层损害评价试验 | 第33页 |
·注水中含油对储层损害的研究 | 第33-37页 |
·注入水中含油对储层的损害的影响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页 |
·注水系统中细菌对储层伤害的研究 | 第37-44页 |
·细菌对岩心渗透率的伤害研究 | 第39-42页 |
·含有不同细菌个数的宝二站注入污水岩心伤害实验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页 |
·含不同粒径的固相污水对地层伤害的影响 | 第44-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6章 注入水水质主要指标 | 第48-51页 |
第7章 防膨技术研究 | 第51-59页 |
·室内防膨剂的筛选 | 第51-58页 |
·防膨实验动态评价方法 | 第52-53页 |
·不同的防膨剂防膨效果评价 | 第53-56页 |
·粘土稳定剂注入方式的选择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8章 水处理技术及解除地层伤害研究 | 第59-76页 |
·解除地层伤害研究 | 第59-64页 |
·微粒堵塞的解除 | 第59-60页 |
·油堵的解除 | 第60-61页 |
·垢堵的解除 | 第61-62页 |
·细菌堵塞的解除 | 第62-64页 |
·水处理技术研究 | 第64-71页 |
·水处理技术现状 | 第64-69页 |
·杀菌技术 | 第69-71页 |
·油田污水处理技术发展方向 | 第71页 |
·入井液规范化研究 | 第71-76页 |
·修井作业过程中的伤害 | 第72页 |
·注水过程中的伤害 | 第72-76页 |
第9章 油层防护措施及现场实施效果 | 第76-86页 |
·宝力格油田注水现状 | 第76-77页 |
·油层保护措施 | 第77-78页 |
·油层保护实施方案 | 第78-80页 |
·现场实施效果 | 第80-86页 |
第10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86-87页 |
·结论 | 第86页 |
·建议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附件 | 第89-12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29-130页 |
获奖情况 | 第129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