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研究现状与论文价值 | 第10-14页 |
第一节 论文缘起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论文价值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上海》居民群像 | 第14-33页 |
第一节 土著居民 | 第16-23页 |
第二节 外来者 | 第23-29页 |
第三节 “文化杂种” | 第29-33页 |
第三章 《上海》文本的生成 | 第33-50页 |
第一节 他者与自我——文本的异位功用 | 第34-35页 |
第二节 他者与自我——形象学范畴内的意义解读 | 第35-37页 |
第三节 被限制的克里斯多福 | 第37-39页 |
第四节 套话的延续 | 第39-44页 |
第五节 “消失”的人物——克氏小说人物的变形及缺失 | 第44-50页 |
第四章 《上海》对文化杂种和文化身份的发掘 | 第50-58页 |
第一节 文化杂种及第三空间 | 第51-53页 |
第二节 弱势民族对身份的认知 | 第53-54页 |
第三节 强势民族对身份的认知 | 第54-58页 |
结语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