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配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16页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单相配电技术的研讨 | 第12-13页 |
·国内外单相配电技术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2 单相配电系统及配电模式 | 第16-24页 |
·单相配电系统概述 | 第16-18页 |
·单相配电系统的基本特征 | 第16页 |
·单相配电的接线方式 | 第16-18页 |
·单相配电模式研究 | 第18-21页 |
·中压配电系统模式 | 第18-20页 |
·低压接入模式 | 第20-21页 |
·单相配电的设备选择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3 配电网线损的计算 | 第24-30页 |
·高压配电线路理论线损计算 | 第24-26页 |
·低压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 | 第26-28页 |
·低压线路理论线损的计算式 | 第26-27页 |
·低压线路首段平均负荷电流的计算 | 第27页 |
·低压线路等值电阻的计算确定 | 第27-28页 |
·电能表的电能损耗计算 | 第28页 |
·低压进户线的理论线损计算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4 单相配电网络的潮流分析 | 第30-44页 |
·传统的低压配电潮流计算 | 第30-33页 |
·低压辐射状网络潮流算法 | 第30-32页 |
·算法比较 | 第32-33页 |
·单相配电潮流计算 | 第33-43页 |
·单相潮流计算的必要性 | 第33-34页 |
·单相变压器模型 | 第34-36页 |
·配电网其他元件模型 | 第36-41页 |
·前推回代潮流算法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单相配电的不平衡分析 | 第44-52页 |
·三相不平衡的危害 | 第44-45页 |
·解决三相不平衡的方法 | 第45-47页 |
·加强无功补偿 | 第46页 |
·设计中综合衡量负荷平衡分布 | 第46-47页 |
·变换单相负荷接续相序法解决不平衡 | 第47-51页 |
·变换单相负荷相序的定义 | 第47-48页 |
·电压不平衡率的收敛判断 | 第48-49页 |
·消除三相电压不平衡的算法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6 单相配电技术的实施实例分析 | 第52-74页 |
·改造方案 | 第52-54页 |
·小区改造前状况 | 第52页 |
·小区改造方案 | 第52-54页 |
·方案改造后的节能效益分析 | 第54-61页 |
·改造前后配网运行损耗计算 | 第56-59页 |
·改造前后配网投资计算 | 第59页 |
·节能效益分析 | 第59-60页 |
·实施单相配电地区实际线损统计 | 第60-61页 |
·方案改造前后的潮流分析 | 第61-68页 |
·三相配电网络潮流计算 | 第62-64页 |
·单相配电网络潮流计算 | 第64-67页 |
·改造前后的线路潮流比较 | 第67-68页 |
·平衡度最佳的单相负荷接续方案 | 第68-71页 |
·根据经验确定的单相负荷接续方案 | 第68-69页 |
·平衡度最佳的单相变压器接续方案 | 第69-70页 |
·实施单相配电地区实际不平衡度统计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4页 |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作者简历 | 第78-8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