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主要符号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2页 |
| ·论文组织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技术背景 | 第13-25页 |
| ·打印机技术简介 | 第13-17页 |
| ·页面描述语言 | 第13-14页 |
| ·PostScript 和PCL | 第14-16页 |
| ·JPEG 解码 | 第16-17页 |
| ·开发环境和硬件平台 | 第17-21页 |
| ·开发板:P811MPCore | 第17-19页 |
| ·芯片:ARM11 MPCore | 第19页 |
| ·操作系统 | 第19-20页 |
| ·开发工具和环境 | 第20-21页 |
| ·ARM SIDM 指令简介 | 第21-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5-33页 |
| ·客户端设计 | 第25-28页 |
| ·服务器端设计 | 第28-29页 |
| ·内部结构体 | 第29-32页 |
| ·REQ_FILE 结构 | 第30页 |
| ·RESULT_INFO 结构 | 第30-31页 |
| ·RESULT_FILE 结构 | 第31页 |
| ·THREADS_ST_INFO 结构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PCL XL 文件解码 | 第33-42页 |
| ·PCL 常见命令 | 第33-37页 |
| ·PCL XL JPEG Compression Method (eJPEGCompression) | 第37-38页 |
| ·PCL XL 解析过程分析 | 第38-42页 |
| 第五章 JPEG 并行化解码算法 | 第42-55页 |
| ·标准JPEG 编解码算法分析 | 第42-48页 |
| ·JPEG 算法编码类型 | 第42页 |
| ·操作模式 | 第42-43页 |
| ·几种基本编码方法和原理介绍 | 第43-45页 |
| ·离散余弦变换(DCT)和反离散余弦变换(IDCT) | 第43页 |
| ·哈夫曼编码 | 第43-44页 |
| ·行程编码 | 第44-45页 |
| ·JPEG 的压缩原理 | 第45-47页 |
| ·JPEG 解码算法原理 | 第47-48页 |
| ·熵解码器 | 第47页 |
| ·反量化 | 第47页 |
| ·IDCT 变换 | 第47-48页 |
| ·颜色空间变换 | 第48页 |
| ·JPEG 的编解码单元 | 第48页 |
| ·并行化算法实现 | 第48-50页 |
| ·优化 | 第50-52页 |
| ·cache 策略 | 第50-51页 |
| ·优化内存读写 | 第51-52页 |
| ·SIMD | 第52-54页 |
| ·总结 | 第54-55页 |
| 第六章 对称多处理器多线程调度 | 第55-75页 |
| ·SMP 的历史 | 第55-57页 |
| ·Amdahl 法则 | 第55-56页 |
| ·紧密耦合多处理架构 | 第56-57页 |
| ·SMP 和Linux 内核 | 第57-59页 |
| ·用户空间线程 | 第58-59页 |
| ·SMP 的内核变量保护 | 第59页 |
| ·Posix 线程操作 | 第59-66页 |
| ·线程创建与终止 | 第59-60页 |
| ·线程私有数据 | 第60-62页 |
| ·线程同步 | 第62-66页 |
| ·系统中的线程调度以及同步实现 | 第66-74页 |
| ·主线程起动接收套间字并生成线程 | 第67-69页 |
| ·子线程接收PCL XL 文件、解码并将生成的JPEG 加入队列.. | 第69-71页 |
| ·并行解码模块中的任务队列 | 第71-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七章 数据分析与结论 | 第75-80页 |
| ·性能测定和并列度 | 第75-78页 |
| ·数据文件 | 第75页 |
| ·结果数据 | 第75-77页 |
| ·结果分析 | 第77-78页 |
| ·展望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