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8页 |
(一) 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机制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二) 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实践渊源与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三) 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基本形式 | 第15-16页 |
(四) 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意义 | 第16-18页 |
二、有关境外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制度的考察 | 第18-26页 |
(一) 美国 | 第18-20页 |
(二) 英国 | 第20-21页 |
(三)法国、德国 | 第21页 |
(四)日本 | 第21-22页 |
(五)瑞士 | 第22-23页 |
(六)韩国 | 第23-24页 |
(七)我国台湾地区 | 第24-26页 |
三、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机制的法律规定及其实践 | 第26-29页 |
(一) 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机制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26-27页 |
(二) 各地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法治实践 | 第27-29页 |
四、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一) 缺乏行政立法动议权 | 第29页 |
(二) 行政立法公开的范围过于狭窄 | 第29页 |
(三) 征求意见的法律规定过于模糊 | 第29-30页 |
(四) 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途径比较单一 | 第30-31页 |
(五) 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 | 第31-32页 |
五、完善我国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议 | 第32-44页 |
(一) 健全行政立法公开制度 | 第32-35页 |
(二) 赋予公众行政立法动议权 | 第35-36页 |
(三) 完善行政立法听证制度 | 第36-40页 |
(四) 加强对利害关系人参与权利的法律保障 | 第40-43页 |
(五) 扩大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途径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