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项目的创优管理方法与实践
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第一章 概论 | 第7-17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预期的研究成果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创优管理的基本理论 | 第17-32页 |
·创优与创优管理 | 第17-18页 |
·创优和工程创优 | 第17页 |
·创优管理 | 第17-18页 |
·工程创优的发展过程 | 第18-21页 |
·工程创优管理的思想构建 | 第21-23页 |
·创优思想的形成 | 第21-22页 |
·创优思想的改进 | 第22-23页 |
·创优改进的理论模型 | 第23-27页 |
·系统动态学模拟的概念 | 第24页 |
·系统动态学的基本内涵 | 第24-25页 |
·系统动态学的基本理论 | 第25页 |
·基于系统动态学建模理论的创优改进理论模型 | 第25-27页 |
·工程创优及其申报程序 | 第27-31页 |
·创优策划 | 第27-28页 |
·创优策划的实施 | 第28-29页 |
·创优工程申报条件 | 第29-30页 |
·工程资料的提交 | 第30页 |
·工程项目的初审 | 第30-31页 |
·工程项目的复查 | 第31页 |
·工程奖项的审批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创优管理的模式与方法 | 第32-44页 |
·创优管理的类别及其作用 | 第32-34页 |
·创优管理的类别 | 第32页 |
·创优管理的作用 | 第32-34页 |
·创优管理的基本模式 | 第34-37页 |
·工程创优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 第37-40页 |
·工程创优的基本方法 | 第37-39页 |
·工程创优的基本途径 | 第39-40页 |
·创优工程若干相关要素分析 | 第40-42页 |
·工程创优管理中所需注意的方面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创优工程的策划与控制 | 第44-55页 |
·创优工程策划的内涵 | 第44-45页 |
·创优工程策划的步骤 | 第45-47页 |
·总体策划 | 第45页 |
·详细策划 | 第45-47页 |
·创优工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51页 |
·创优工程的影响因素 | 第47-50页 |
·影响因素的综效分析 | 第50-51页 |
·创优工程的管理与控制 | 第51-54页 |
·控制的对象 | 第51-52页 |
·控制的方法 | 第52-53页 |
·控制的若干具体措施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创优管理方法在新城变电工程中的应用 | 第55-75页 |
·工程概况 | 第55页 |
·工程特点 | 第55-56页 |
·工程创优目标及编制依据 | 第56-59页 |
·创优目标 | 第56页 |
·编制依据 | 第56-59页 |
·工程创优组织机构 | 第59-60页 |
·工程创优措施 | 第60-74页 |
·质量创优措施 | 第60-66页 |
·进度创优措施 | 第66-67页 |
·成本控制措施 | 第67页 |
·安全创优措施 | 第67-72页 |
·文明施工及环保创优措施 | 第72-74页 |
·其它创优措施 | 第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5-78页 |
·研究的结果 | 第75-77页 |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82页 |